美文网首页
早日与时间握手言和——《精进》读后感1

早日与时间握手言和——《精进》读后感1

作者: penny胖妮 | 来源:发表于2017-01-03 22:56 被阅读0次

    时间到底是什么?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电影《星际穿越》中关于时空三维巴拉巴拉那些我是真的没看懂。霍金的《时间简史》我也没看懂,理工科思维在我的脑中大约只占了很小的部分,小到可以忽略。

    但是我还记得小时候学过的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那时只是傻傻的到小组长那里背诵,而时间便在背诵的声音中溜走,只留下组长画的那颗五角星。现在再这篇散文,我依旧不知“时间去哪儿了”,只是多了几分感悟和无奈而已。

    虽然可能用完我的脑细胞,我也弄不清时间的真面目,那就放一边吧。因为时间不会因此就少给我五分钟,恩,这么看来时间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公正的……家伙?

    那我们怎么对待时间这个家伙呢?

    采铜给了几个建议:

    第一,郑重的态度。

    什么样才能算是“郑重”呢?即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的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小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总是专心致志,比如搭积木,会累的整整齐齐,甚至有些“较真”,那份执着就是“郑重”。我画画的时候也会感觉到“完全的投入”,结果不论画的好不好,画完总是会很开心,这也是一种郑重吧。

    第二,时间平衡观,从当下链接过去与未来。

    如果说郑重的态度是一种自我的内省,那么“时间平衡观”则是从科学上来对待时间。

    根据不同的时间视角,可以分为五种:

    A,积极过去视角。具有这样视角的人总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过去,重视亲情友情,但是这样的人最容易忽视现在的快乐。

    B,消极过去视角。这样的人常常回忆人生中的负面经历,沉浸于过去的痛苦中无法自拔。

    C,享乐主义视角。所谓“今朝有酒今朝醉”,此刻得意须尽欢。此刻的幸福感高,但是容易陷入酗酒或者暴饮暴食等风险。

    D,以宿命论看当下。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逆来顺受。

    E,未来视角。习惯向前看,为未来谋划,但是容易产生焦虑。

    这五种各有优缺点,咱们还是按照老马说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咱们在工作中,用未来视角,以未来的目标为导向,计划现在的工作,会更加有效率。而与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就不要再绷紧了神经,换成享乐主义视角,陪伴父母,承欢膝下,慢慢享受生活,岂不美哉?所以我们得熟练的运用这五种视角,做到在不同的场景下,自由转换。

    第三,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做正确的事,要做有意义的事,那什么是正确的事情,有意义的标准又是什么?面对采铜的这个建议,想一想什么是“值得做”的事情?

    其实他也给出了两个评价标准:

    1,看看这件事带来的当下利益大小(这个利益可以物质,可以精神)。

    2,未来半衰期的长短。半衰期大概就可以理解为利益的持续时间。

    有一个关于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就是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程度进行了划分,基本上可以分为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类似的,按照采铜的评价标准,我们也可以分为四个象限:A,利益高半衰期长  B利益低半衰期长    C利益高半衰期短         D利益低半衰期短。这四个现象,傻子都知道D绝对不属于“值得做的事”,那ABC如何选择呢?

    宗旨:“少做半衰期短的事情!”意思就是说,即使这件事情利益低了一点,只要小利益可以不断地累积,半衰期长,那你依然值得去做;即使一些事情不重要不紧急,但对你有长期的益处,那你依然值得去做。

    说到这里,想起前几天作家王路的一篇推文《怎样读书才不浪费生命》,其中有几段是这样的:“为了消遣读书,还不如睡觉。睡觉时更好的消遣。睡不着,可以看电影,有画面,有声音,感官上更刺激。既然读书,得实实在在受用,否则就是浪费生命。”“很多人学佛,《心经》倒背如流,开头有一句,照见五蕴皆空,这一句能用得上吗?用不上,就白读了。”

    王路是我喜欢的一位作家,这篇文章我的理解是想强调学以致用,把文字所含的道理更深层次的内化到自己的行动中。但是有些措辞似乎有些偏颇。比如用不上,就白读了。真的白读了吗?很多时候也许是我们的阅历不够或者悟性没到,那些书留下的“利益”很小,但读书却是一件半衰期长的事,小利益是可以不断累积的。还是拿朱自清的《匆匆》举例子,少时背的滚瓜烂熟,却一知半解。随着年岁长了,回头再看时,那种感同身受是再也不能的了。吃第一个馒头没饱,第二个馒头没饱,吃第三个馒头饱了,你能直接吃第三个馒头吗?

    李宗盛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读书也是如此,你读的每一本都算数,每一个字都会留在你的容颜中。

    半衰期长的事情除了阅读,还有很多,比如锻炼身体,训练思维方式等等,而半衰期短的,比如吃了块蛋糕后的快感等。“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半衰期长短也不是绝对的,同样一部电影,对于甲来说,或许就是在电影院坐2个小时,吃点爆米花,中途再睡一觉,影院灯亮起后电影就结束了,而对于乙,他认真的看完电影之后,还回家在豆瓣泡了两小时,和影迷们讨论电影的剧本,人物设定,拍摄手法等等,又在简书上写了一篇极其深刻的影评,还被推至首页,影响了无数的小伙伴。显然这部电影的半衰期对于甲乙是迥然不同的。

    第四,找到快慢节奏感。

    我有个同事,“忙,没时间。”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这也许正合了帕金森定律:时间会自动膨胀,沾满你所有可用的时间。所以就出现了很多“时间管理”,教我们制定目标,制定时间计划等。我们用了那么多方法,的确工作效率提高了,可是主观上感觉更累了有没有?事情好像越来越多了,总是在加班,我们只是疲于奔命。

    那么怎么做呢?

    工作快,生活慢,找到节奏感。工作的时候要快,集中精力,越快越好,在休息的时间里,倾听自己的声音,就像木心的那首《从前慢》:清早上火车站 / 长街黑暗无行人 /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可以让自己在阳光下小睡片刻,躺在吊床里看星星,似乎是做一些无关要紧的事情。快慢结合与时间平衡观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五,提升时间使用深度,同时找到深浅平衡感。

    心理学家齐克森米哈利创了了“心流”的概念,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指人全情投入到一件事中的状态。当心流发生时,你甚至会忘记世界的存在,时空仿佛都静止不动了,人会在其中获得很大的满足感。这段时间的使用就是很深的。而相反,我们边嗑瓜子 边聊天边看电视,这样的时间使用就是很浅的。如果一直处在“心流”当中,时刻在“痴”,别人大概会当成某种不正常的人吧;而一直在“浅”中,似乎生活也没什么乐趣。所以我们在某些事情上,要提升时间使用的深度,同时,找到深浅的平衡感。

    这个“某些事情”,就拿休闲时间举例好了。元旦三天假期刚过,有的人明明睡了三天,但似乎没有得到休息,刚上班时依旧身心乏累,那我们如何提高休闲时间的质量呢?——采铜告诉你,要“找到并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比如写作,画画等,我们在进行这些创作型活动的时候,可以完全投入其中,甚至到达心流状态,从中获得满足感。打球,跑步这些运动也能让你在运动的时候做到完全投入。所以赶紧的,培养个能够长期坚持的业余爱好吧。

    这些建议,与显学的时间管理技法不同,大多更偏向于“心法”。祝我们都修炼成功,早日与时间握手言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早日与时间握手言和——《精进》读后感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an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