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潘老师从原生家庭的角度去接纳一个不完美的人,瞬间释怀了一直以来埋藏在我内心的抱怨情绪。突然想到以前常常被大伯当众夸奖说自己很“懂事”,我总会笑着说“爸妈教的好”。其实从小到大,父母对我的干预并不是很多,尤其是大学以后,不管是校园活动、实习工作还是恋爱关系,父母几乎都没有过问。父母的教育方式并不是像其他家庭一样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而是“言传身教”。
美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认为,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童年里记得的事情对我们影响很大,例如我能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妈妈怀着妹妹被计生办强拉进一部黑色轿车扬尘而去,留下我一个人在路边哭得撕心裂肺。那时候的马路还是铺满煤渣的小道,那时候的我不到三周岁。于是我在潜意识里,见不得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狐假虎威的公务员。但事实上是那些我们不记得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更大。人好比一台运行良好的电脑,平时我们看到的电脑界面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界面,但决定呈现这些界面的程序却隐藏在电脑编好的程序中。因此,我们也受一些看不见的程序的驱使,而表现出现在的行为。
在人际互动中,很多时候我们是在仿照自己在原生家庭里不知不觉中学到的一些行为,有些时候也会反其道而行之。弗里曼(David S.Freeman)在FamilyTherapy with Couples-The Family-of-origin Approach 提及五项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让我们更加了解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待人处物的影响:
1. 人从家庭的经历中,不可能没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来自没安全感家庭的,想在男女朋友身上找到安全感,导致过分依赖对方。
2. 我们择偶时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独特等。
3. 我们都带着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关系或家庭中得到解决。
4. 我们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满足,就会只顾索求,没有能力为择偶付出。这看法虽然有点悲观,但是我们如果勇于面对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有新的动力重新去爱。
5. 关系上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原生家庭未解的结,而多于因为缺乏委身、关心和爱。这种看法或许带有谅解和盼望,当然背后不是鼓励你将埋怨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鼓励你去正视家庭遗留下来的问题。
童年经历过的一些非常强烈、痛苦的经验感受,往往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影响一生如何待人接物的重大决定。但我们每一个人要学习为自己的心理情绪负责,不要把原生家庭当作不肯成长、改变的借口。因为,你的幸福、快乐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