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好好长大!
这句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萌生这个想法,是在SA中学任职校长时。当时,两件事情带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一件是胡姓女孩服毒自杀,另一件是杨姓男孩叛逆冲突。其实这两件事情放在如今,不足为怪。
时隔十多年,回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胡姑娘是EJL人,住校生,那年读初二。星期天下午,住校生返校。胡姑娘在教室里抽烟,被班主任L老师发现。男老师,脾气冲,发生女孩子抽烟这等事,还了得啊,狠狠地训斥了胡姑娘,并要求与家长沟通。谁料想,那姑娘傍晚时候到街上买了一瓶农药,躲在厕所里,咕咚咕咚喝了两口,近乎悲壮地跟同学说,我喝农药了。办公室主任告知我时,汗毛竖起,浑身发冷,开车时竟不知从哪个口子转弯。第一反应,不能留在SA医院,即使医生说问题不大,马上要求转县人民医院。自己马上车子掉头赶去人民医院。抢救室门口,我看到,胡姑娘手脚被绑在床上,满脸通红,好似喝醉酒的感觉,手脚不停地抽动,嘴巴胡乱地说着,眼睛发红。医生说,这是排毒反应。看到我,还打了一声招呼,“校长”。她父亲抱着头,蹲在地上痛哭着。那一幕,深深地刺激着我,我流泪了,心疼了。
在她父亲口中我们得知,那天,胡姑娘与妈妈起了冲突,妈妈出门干活后,骑电瓶车发生碰撞,腿部骨折。胡姑娘心里过意不去,责备自己,因而回学校时,买了香烟,发泄一下。谁知被班主任一顿训斥后,加剧了情绪反应,一下子过激,喝下了农药。那一天,姑娘在抢救,妈妈在住院。
学校专班守护,姑娘平安出院。在村社干部积极协助下,家长也通情达理,没有与老师和学校纠缠,事情没有任何波澜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胡姑娘正值青春期,她遇到了情绪问题。她不知道该如何化解,抽烟、喝农药,成为她的选择。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十分大,是一生重要的成长时期。伴随着生理发育,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得到发展,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情感世界愈加丰富……这些变化让他们感到新奇,也使他们产生矛盾和困惑。此时,我们作为教师更多地要帮助孩子如何安全地度过人生暗礁期。
教育的价值是什么?我第一次想到了这个问题。
青春期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好好长大。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老师能否提供专业、有效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