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教育名家,往往都有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就是教育魅力,就是教育智慧,是教育影响。可以说,特点越是显著,留给人的印象越是深刻,其教育的影响也越是深远。如果我们的教学不能给人深刻印象,我们的教育总是达不到预期效果,是否是我们自己太过普通,缺少了一些特点,缺少了一些个性?
我经常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先生的书,透过文字不难发现,他不仅有特点,而且有个性。比如,他把自己办公室的钥匙给学生一把,让学生能够自主来校长办公室阅读图书。我也经常读李镇西先生的书,从书中得知,他连从教室往返办公室的路上,都在阅读课文。他对教育的热爱,称得上是痴狂。
他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成都。在我看来,一个把最前沿的教育玩到了极致,一个把最常规的教育玩到了极致。每次阅读他们的文章,都让人大开眼界,且让人备受鼓舞。他们是令人敬仰的教育家,说得简单一点,他们都很有特点,很有个性。
于是,我也在不断思考,如何做一个有个性老师?如果说“个性”一词代表着卓尔不凡的才气与天赋,让人难以企及的话,也许“特点”一词稍稍大众一些。那么,做一个有特点的老师,对于一个普通的教育者来说,这个目标可能更加现实一些。但这也绝非代表着容易。所以,我们不妨多思考一下,如何做一个有特点的老师?
一个老师,不能通过奇装异服来形成自己的特点,不能通过怪异举动来形成自己的特点。但一个老师可以通过语言来形成自己的特点,这或许算得上是最便捷、最经济的方式。
一个学生写了她之前的肖老师。肖老师有一句口头禅:“我老肖是和蔼可亲,不是和蔼可‘欺’。”我不认识这位肖老师,但看见纸上的这句话,这位未曾谋面的老师便在脑中鲜活起来。他的面貌似乎渐渐变得清晰,而声音也似乎在耳畔回响。在这态度鲜明的判断句中,我们能发现这位老师的一些特点:语言幽默,性格宽厚,有自己的原则。
我想,做他的学生一定非常幸运,甚至能读到他这句口头禅也是一种幸运。我会忍不住去猜想他说这话的情境,走进教室发完作业本时,想起一些学生的作业质量,脱口来了这么一句;在课堂上激情讲课时,但见一学生搞小动作不够专心,随口来了这么一句;当课下与学生交流谈心,学生问他为什么性格如此好时,张口来了这么一句。
想着想着,越发感觉熟悉与亲切,禁不住会心一笑。想着想着,得到启发,豁然开朗。我坚信他是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幽默而又智慧,严格而又仁爱。他能将成语融入管理要求之中,将文化融入教学日常之中,这既需要学识,也需要思考,更需要热爱。或许正是因为对教育的热爱,所以才能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语出经典,产生金句,留给人深刻的印象。
语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体现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映照一个人的文化内涵,外化一个人的思维层次。有人天生说话有趣,妙语连珠,能够吸引人;有人说话旁征博引,形象生动,能够感染人;有人说话简洁明了,使人听得明白;有人说话逻辑清晰,使人记得牢固。若非语言天赋,便当广泛阅读。阅读书籍,阅读生活,在阅读中让自己变得充盈与睿智。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是否在语言上有自己的特点,或者是否有一句体现特点的语言,融入了教育智慧,并且一以贯之?如果没有,那么我们需要关注一下自己的语言,需要有意识地锤炼一下自己的语言。就算我们的语言达不到成为金句的高度,我们也要勤于思考,勇于尝试。也许一句朴实无华的口头禅,一句量身打造的习惯语,悄无声息之中,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021年3月16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