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还是加
由于教材编排的原因,总是会在某一段时间里一直教学某个知识点。比如这几天一直在教乘法,做的题目多数为乘法计算。这样一来的话,就会有一些“聪明”的孩子找到规律,不管什么题目一律用乘法计算,每每还是对的。而且,这些孩子还会传播这样的解题经验——只要用乘法计算就可以了。如何让孩子在本质上理解题目的整体意思,而不是靠着这种短时间的经验来解题呢?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了一些词语的解释,以便提升孩子整体性理解题意的水平。
一,每的意思。《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1. 指特定范围内的任何一个或一组。2. 指特定范围内逐一出现的任何一次。3. 虽。4. 古同“们”,中国宋元代口语。当然,这些都是老师自己筹备的知识,不可能原封不动的转给孩子,这样子直接解释孩子是弄不清楚的,必须结合着题目的理解。
见上图,每只小花猫都钓了6条鱼。意思就是这6只小花猫中的任何一只小猫都钓了6条鱼,我们可以把文字转化为图形。第一只小花猫6条鱼,用六个圈圈表示;第二只也是如此……孩子可以看到,一只小花猫就是一个6,2只小花猫就是两个6,以此类推共有6个6.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列式为6×6=36(只)。最后,孩子说道:每,有相同的意思,也有任何一个都是的意思。
与此相对应的是这样的题目——第一只小猫钓了4条小鱼,第二只小猫钓了6条小鱼,问一共钓了多少条小鱼?
为了让孩子理解,我的方法就是让孩子画图。写上一,表示第一只小猫,在一的后面画上4个圈圈;写上二,表示第二只小猫,后面画上6个圈圈。然后,一共有多少条鱼呢?
孩子看到没有相同的几个几,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应该用加法列式。课堂上,LFM同学说道:不要因为老师在教乘法,就什么题目都用乘法来计算,有的时候还可能用加法或者减法,要根据题目的意思来列式。说的多好呀,但是,作业反馈的时候,依然还有几个孩子把所有的题目都做成了乘法,其中就包过这个说的很精彩的孩子。哎,如何让这些人明白这里面的区别,目前我还真的没有办法。在没有办法的前提下,尽量保持这个这状态吧。如果让他记住某些特征的话,(看到一只和另一只,用加法。)可能会有效解决这道题目,但是恐怕对以后会有更大的干扰。
二,相对应的意思必须理解到位。为了理解相对应这个高度数学化的概念,我举例子说道: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希望大家不要找错了妈妈。也举了个不文雅的例子——男生去男厕所,女生去女厕所。然后出示下图,以便理解数学中的相对应的意思。
第一问,妈妈买苹果花了多少钱?孩子是用5×6=30元。而5千克是梨的重量,6元又是苹果的价格,牛头不对马嘴。用上面的话说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回错了家。最好是把苹果每千克6元与3千克苹果用同样的线画出来。想想,孩子要做对一道题目真的挺难的,先要理解题意,确定是加还是乘,还要回到了自己的家。还有,由于第一题的错误,连锁反应到第三题也错了,真是可惜。(特别备注:第2小题是对的。)
另外下面这道题目能有效的测试出孩子的思维灵活度。
多数孩子是计算出结果,然后再套口诀的。比如,5×5-5=20,然后孩子想到在乘法口诀表里有四五二十这句,因此,就在后面写上4×5。为何我可以肯定这个孩子是这种思维呢?看最后一题可以知道。2×4-2×2=4,然后口诀一四得四,也有的孩子用二二得四。
从做对的角度来说,应该是OK的。如果能从乘法意思的角度出发,则更发展了孩子的思维。5×5-5表示5个5减去1个5等于4个5,也就是4×5。同孩子们讲的时候,有能明白的。其实,这道题目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讲,是否有难度呀?还真的不好把握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