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总觉得自己每天都有看书,看过几本鸡汤和畅销书,就算作读书人了。
也曾定下一周看一本书的计划,当时完成得热火朝天。事实上,现在多数书名我都想不起了,更别提实践书中某一个观点了。
前几年读了万维钢老师的读书笔记,才对“什怎么样才算读书人”有了新的认知。

很多人喜欢买书,不是喜欢研究,而是喜欢藏书,书本藏在家里,显得学富五车。
其实大多只看了一半或者一章二章10%左右。即使看完了,大部分人其实没看懂。
按照读书的角度,世界上有两种人。
一种读书是为了考试,为了掌握某种技能,或者纯粹为了娱乐,打发时间。还有一种人,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力。
万维钢老师说:“刚开始的时候这两种人相差无几,但是时间久了,"智力"水平天壤之别。”
<人类简史>尤瓦尔•赫拉利这本书的作者博闻强识,了解当下最新研究进展,代表目前我们对人类历史的理解,可以正三观。
可是能读完读懂这本书的人不超过6%。
时下很多人追求速读,泛读,一时间如何快速读书成为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速食文化一时兴起。就如肯德基麦当劳,虽然能饱腹,可是营养价值不高。
速读,一天读一本书也可以做到,眼睛只是把文字过一遍,可能翻页了便忘了上一页的话题。更别说窥见书籍的脊柱,就连血肉都看不清。
当然速读在读新闻,娱乐性书籍,鸡汤类书籍确实能提高时间效率的。
而我们一眼能读懂的书籍,实际上对我们没有多大用处,真正要懂得作者的创作精髓,把文章骨干挑出来,还是需要强力读,甚至只字不差。
周文强老师当年一无所有,他读《秘密》这本书以后,如梦初醒,跑遍深圳所有图书馆,去追寻《秘密》的作者是怎么样写出《秘密》的。
接下来他花了一年的时间,走遍全国图书馆,发现《秘密》背后的秘密。
《吸引力法则》、《价值》、《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营销致富圣经》等财富类书籍浮出水面。这些书周文强老师读了15年,每年都会反复读,才成就他如今在财商培训界的地位。
读书人应有一种“寻根追底”的能力,层层深入,步步探究。
如此算来,我勉强只是“半个读书人”。
真正的好书也是值得精读10遍以上的,真正的好文也是如此,它应该能引发某种思考,能帮助读者建立自己的思维方式。
看完下面的故事,请留下自己的思考。
有一只蚂蚁爬啊爬,爬啊爬,爬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了一张白纸上,不禁感叹:“哇,白茫茫的大地多少宽广啊!”
一只蚂蚁从A点到B点是需要一步一步爬过去的。
这时天空“咻”的一声飞来一只苍蝇,“嗖”的一下,又飞走了,苍蝇来去自如,看得蚂蚁都惊呆了:“哇塞,这是怎么回事,我穿越了吗?还是进入了虫洞?”
苍蝇从A到B不必脚踏实地。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