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胆小?羞涩?怯懦?心理学家:别用负标签毁孩子天生敏感更易成才

胆小?羞涩?怯懦?心理学家:别用负标签毁孩子天生敏感更易成才

作者: 小微变变变 | 来源:发表于2019-08-18 09:28 被阅读0次

    最近,表妹找我诉苦,她3岁的女儿最近上了一个早教班,老师反馈说孩子“经常一个人玩,不合群。”要家长配合着给孩子做引导,比如平时多带她出去和其他小朋友玩。

    表妹很是烦闷,明明孩子在家里挺正常的,但一到外面,就变得“羞怯”,在电梯里看到有陌生人,就躲到妈妈身后。

    “在外面玩,别的孩子抢她东西,她就只会发呆,这么内向胆小,以后怎么办?”

    表妹的话让我想起了我儿子上幼儿园时,老师对他的评价是“放不开,腼腆,羞涩”。

    生活老师甚至跟我说:“你们是有教养的父母,可惜把孩子教得太斯文了。他被别的孩子欺负都不还手,我都看不下去了。”

    ……

    我儿子,在社交场合非常慢热,在加入其他孩子的游戏之前,会在一边观察很久,感觉“没危险性了”才会加入。

    在我还没真正理解“天生敏感”这个概念前,我跟大多数家有“内向孩子”的父母一样,迫切地想寻求能改变孩子的方法,希望孩子更合群,更外向,就像那些“理想性格”的孩子一样。

    直到我认识的“天生敏感”这种特质,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在其著作《天生敏感》中指出:

    看起来“内向、羞怯、拘谨”的孩子,其实是天生敏感。

    天生敏感的孩子有着独特的天赋和创造力,更容易成才和成功。

    什么是天生敏感?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杰卡根认为:

    敏感是可以观察到的,看起来拘谨、羞怯或胆小的孩子,真正的特质是敏感而非其他。一个安静旁观的孩子,内心也许一点也不羞怯,只不过是正在评估眼前所见的一切细节。

    1.敏感的生理机制

    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人脑中存在行为“激活系统”和“抑制系统”。敏感来自于这两个系统之间的平衡。

    激活系统:负责涉及大脑中接受感官信息并向肢体发号施令的部分。这个系统会使人探索新事物,给予我们好奇、勇敢、冲动的力量。

    抑制系统:负责使人保持警觉,时刻关注周围的变化。这个系统会吸收当前环境中的一切信息,然后自动和过往的信、未来的预期进行比较,若发现存在能过分刺激“激活系统”的情况,这个系统会释放信息,让行动停止。

    具有敏感特质的孩子,激活系统和抑制系统都相对比较活跃,他们的神经系统更容易对细微改变做出反应,而且,从强烈刺激中恢复相对更慢。

    2.对敏感特质的认识误区

    人们对敏感者存在一些负面偏见,最常见的就是:

    把敏感等同于“神经过敏”

    神经过敏是指无缘无故持续性的焦躁不安,包括抑郁、过度依恋、逃避亲密关系,一般是后天的,与童年的创伤有关。

    把敏感性和羞怯混为一谈

    羞怯是对某种情况作出的反应,是一种特定的状态,而非一种始终存在的性格特质。即使长期习惯性的羞怯,也不是遗传的,而敏感特质则是遗传的。

    认为敏感是一种缺陷

    敏感是一种天生的特质,而非缺陷。只有在人脑中的激活系统和抑制系统双方力量对抗失衡,神经系统处于“过分激动”的状态下,才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马克斯普兰克心理学研究院的简斯·阿森多夫曾经指出:

    有的孩子喜欢独自一个人玩耍,这是完全正常的。在家里,父母一般会认为这只是孩子的性格特点。但在学校里就完全不同了,独自一人玩耍的孩子会被别的孩子排斥,老师也会对他格外关注:“别的孩子都在玩,你怎么不去玩?”

    天生敏感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按伊莱恩·阿伦的总结,敏感的孩子具有DOES特征

    D(Depth of processing):深入思考带来良好的直觉能力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一个天生敏感的人,是内向型和直觉型的人,是社会的教育者和推动者,更有先见之名,生命将更有影响力,更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美国著名的英才教育专家琳达·西尔弗曼专注于研究天才儿童,她发现孩子越聪明,性格很可能就越内向,因为“内向的人具有非同寻常的直觉力和创造性”。

    O(Overstimulation):关注环境中的各种刺激

    敏感的孩子更擅长发现错误、避免犯错,大多数敏感者都热爱阅读,善于学习,能在某一方面卓有成就。

    高晓松曾如此评价一代喜剧大师周星驰:

    “在生活中是一个非常沉默寡言而且羞涩的人”。

    “但生活中看起来逗乐、爱开玩笑的人,却常常做不出好的喜剧。因为电影需要铺垫,要塑造人物,所以电影需要一个很沉稳的人,在那儿想。做喜剧的人尤其需要静的下心来思考和琢磨。”

    喜剧大师周星驰

    E(Emotional Reactivity):更能感同身受,有同理心

    敏感的孩子具有更强烈的情感反应,能有更好的共情能力,在沟通中善于倾听,富有同理心。

    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提到:

    研究表明,许多优秀的CEO并不是魅力无穷的预言者、演说家,他们的共性是谦逊、自我约束、勤奋、讲求效率;他们能够理解他人,并且有足够的耐心在一件事上反复操作。

    S(Sensing the Subtle):注意到他人忽略的小事

    敏感的孩子擅长保持静止状态,更容易进入认真专注的状态,尤其擅长需要警惕性、精确性、高速度、区分细微差异的工作。

    股神巴菲特是一个“不善社交、害羞内向,甚至觉得公开演讲会紧张到吐”的人。但他专注于研究历史档案,挖掘他人忽略的数据,最终成为了一代股神。

    如何帮助敏感的孩子发挥优势?

    1.建立良好的安全依恋模式

    敏感的孩子特别需要安全感。研究证明,处于安全依恋模式的亲子关系中,敏感孩子的优势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反之,孩子会真的变成“羞怯、不合群”。

    不断重复经历令人害怕的事情,会使孩子明显变得更加谨慎小心,尤其是如果孩子有过无法恢复冷静、无法获得帮助的经历,比如曾经因为探索新事物而受到处罚,他们的谨慎心会愈发强烈。

    学者洛斯巴特认为,安全感让孩子体内建立一种“爱的系统”,这个系统能产生内啡肽,使人感觉良好,孩子靠这个系统与他人发展出联系和感情,克服恐惧。

    在安全型关系中,敏感的孩子通过观察照料者对自己的照顾,渐渐学会了应对过度刺激的方法。

    比如2岁的孩子,面对突然的大噪音时会模仿妈妈安抚她的话语和行为,自言自语说:“妈妈在,不怕。”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避免对孩子保护不足,更要做到不要保护过度。

    忧心忡忡的过度保护会阻碍探索精神和独立性,这种出于“爱”的干扰和阻止,会成为孩子过度刺激和忧虑的来源,无微不至的关注,反而令孩子无法自由、自信地发展各项行为。

    2.接纳认可孩子本来的样子

    不对他们做出过高期许,对他们的预期要与其能力相符,更不要强迫孩子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因为这样做会让他更无助。

    之前我看过一部纪录片《零零后》,这部纪录片跟踪记录了十多个孩子成长经历,里面有两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孩子:

    “内向”的锡坤。

    锡坤妈妈可以说为孩子操碎了心:给他报语言训练班、送他参加夏令营,在夏令营的欢送会上,替孩子“争取”上台表演的机会……

    其实锡坤的内心是抗拒的,但拗不过妈妈。

    妈妈则说,这样从背后推锡坤一把,是对孩子负责,因为内向的锡坤让她无时不在焦虑。

    可她忽略了,锡坤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做实验、变魔术时自信满满的样子。

    “喜欢一个人玩”的女孩

    这部纪录片里,另一个“内向的”女孩,却对着劝她交朋友的大人说“我就喜欢一个人玩,每个人有自己的选择”。

    因为她的父母从来没觉得孩子喜欢一个人玩是内向,是缺点。她妈妈说:“在我们眼里,蛮正常的。”

    这个被父母接纳,按照自己节奏成长的孩子,长大后也有了自己的社交圈,独立自信,赢得很多人的喜欢。

    3.给孩子提供支持和帮助

    对敏感的孩子,在开始一项新活动前要多给他留一些“预热”时间,提前告诉他将要发生的事情,将要见到的人。

    及时给孩子正面的鼓励。比如孩子在社交场合主动和其他孩子交流,要肯定他的行为,让他感到接纳别人和被接纳的喜悦。

    如果孩子有反复的退缩行为,不要勉强或指责,给他更多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

    另外,不要对孩子使用诸如“胆小、怯懦、害羞等等”负面性格标签。

    伊莱恩·阿伦说:

    敏感特质意味着我们是谨慎的、内向的,需要更多独处的时间。大多数不具备这种特质的人无法理解,只会认为我们“怯懦、害羞、软弱、不合群”。因为害怕被贴上这些标签,所以我们尽量表现得和其他人一样,但这样做只会使得我们变得焦躁不安,痛苦不堪。于是我们又会别贴上异类、有毛病、神经过敏,甚至神经病或疯子的标签,到了后来连自己也相信了这些标签。

    4.教孩子沟通4P法则,赢得社交

    珍妮弗康维勒在《内向者沟通圣经》提出一个4P法:

    准备(Preparation)

    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增强对环境的掌控力,这是一种正面积极的自我暗示。

    展示(Presence)

    表现出自己的认真的姿态和举止,倾听对方的谈话,更容易给对方建立好印象,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推动(Push)

    推动自己走出舒适区,去面对新事物、新环境。发挥敏感特性带来的同理心优势,主动接触并帮助对方解决问题。

    练习(Practice)

    创造更多的机会进行练习,反复尝试那些害怕面对的事情,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模拟演练,持续成长。

    敏感的孩子也可以很优秀,请呵护好孩子的敏感特质,帮助他发挥优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胆小?羞涩?怯懦?心理学家:别用负标签毁孩子天生敏感更易成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xgc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