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历史的人应该知道,川藏线就是古代的茶马古道,藏民们靠着这条险峻的道路与中国内陆建立了联系,交换生活物资。
川藏线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历史上有很长一个时期,英国控制的印缅政府通过亚东积极向西藏渗透,如果川藏线受阻,那恒河流域对西藏的影响将会占优。所以,建国以后毛主席就提出重修川藏线,只是这一修就是几十年。
川藏线又分为北线和南线,北线人文景点较多,南线自然景观更美,因为要去色达,我们选择的行程是北线转南线的混合路线。
川藏北线和川藏南线巴蜀大地除了成都平原较为肥沃,其他地区基本都是山。
蜀山很有特点:绵延不绝、陡立丛生,山峦之间多是河流,毫无立足之地,简言之就是“崇山峻岭”。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行驶在环绕的柏油公路上,随处可见的山体滑坡,随处可见的巨石挡路,随处可见的路基塌陷,才明白汶川地震后为什么救援车一直开不进去,大自然面前,任何生灵都渺小至极。
自然灾害破坏下的道路可是看到路两边的层峦叠嶂、巍峨秀丽,又明白了为什么郁郁不得志的王勃入蜀以后就觉醒了,他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大山大河,内心一定是这样的:这才是我该歌颂的啊!你们那些在园林里给王爷写诗的都是渣渣,跟我比都是渣渣!哈哈哈!
映 秀
上午抵达映秀,参观汶川地震遗址。
这是一个学校的校址,汶川地震时塌的一塌糊涂,废墟下,还有一些孩子的遗体至今未被发掘出来,可能永远不会被挖掘出来了。时间是一剂良药,如今的映秀已获重生,看不到丝毫当年的残垣,但走在这座倒塌的废墟里,心情还是异常的沉重,耳边仿佛有幼小的灵魂在诉说着什么?
为什么地震来的时候,塌的全是学校和医院?这真是一个令人难言启齿的问题。
在遗址边上,是汶川地震纪念馆,门口有一排排的死难者纪念墙,刻着在地震中还未找到的死难者的姓名,有些后来找到的,就会用金色在名字上描漆,但绝大多数是再也找不到了。
汶川地震死难者公墓墙记得看到一个小女孩的名字,生日是07年4月份的,算了一下才11岁啊!后来反应过来,不对!她的生命并没有跟我们一起流淌,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08年,那时候她才一岁。
原来已经十年了,不知道你投胎去哪里了?愿逝者安息。
纪念馆里走了一圈,并不想多待,看得人心里发堵。印象最深的是里面有一个地震体验厅,门票35元,广告牌上写着“带你体验8级地震”,总感觉怪怪的。
同行的严老板说,他妈的,在这种地方赚钱,脑袋被门挤了吗?
哎,真是逝者已矣,钱者为大。
甲居藏寨
离开映秀,又是长途的翻山越岭。四川西部的天气性格多变,前一秒还是风和日丽,后一秒忽然就乌云密布,或者是雨雪交加,每个山的山神都有不一样的喜怒哀乐。
山前阳光明媚,山后雨雪气雾《诛仙》里有一段说张小凡深入南疆十万大山,多瘴气毒虫,辨不清南北,估计就是指的川南至云南腾冲这一片。想当年诸葛亮带兵讨伐孟获,也是在此跋山涉水,一路杀将至哀牢山、无量山一带,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那时候没有丰田车,只能靠牛车拉着一坛坛的泡菜,还有木牛流马。
路上见到了行程中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雪山,四姑娘山。
可能因为这里天气多变,能不能见到她全凭运气,就像姑娘一样任性,所以名曰四姑娘山。
实际上,四姑娘山由四座绵延不断的山峰组成,它们从北到南一字排开,分别为幺姑娘山、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和大姑娘山,其中幺姑娘山海拔6250米,为四川省第二高峰(第一名是贡嘎雪山,海拔7556米),号称“东方的阿尔比斯山”。
远方的幺姑娘山害羞藏进了云里欣赏完四姑娘山,沿着小金川一路行驶,到达今晚的住宿地,甲居藏寨——一个坐落于小金川峡谷旁的民俗藏寨。
“甲居”,藏语是百户人家之意。
藏寨从大金川峡谷层层向上攀缘,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整个山寨依着起伏的山势迤逦连绵,在相对高差近千米的山坡上,一幢幢藏式楼房洒落在绿树丛中。
藏式建筑是藏寨最大的特点:以木头、黄泥和石块为原料,木质材料和屋檐刷为红色,墙体刷为白色,采用原始的技术,保持传统而古朴的风貌。虽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在局部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一点也没有影响其传统风格和后代藏族风韵。
藏式风格的建筑,印在山林间格外美丽是夜,风微凉。
坐在屋檐下泡一壶热茶,听来自远方的朋友讲述前所未闻的故事,感到无比的惬意安宁。
藏寨的夜晚静悄悄,没有汽笛的喧嚣、没有买卖的吆喝、没有孩子的啼哭和妈妈的谩骂,有的只是雨滴落在泥土里的声音。
我们已经有多少个日日夜夜,没有享受过片刻安宁?
人为财死奔波苦,是不是也该学着给心灵放个假?
有时候什么都不用干,什么都不要说,就这么安静的坐一会,就是向往的生活了。
在这里,仿佛自己不再是滚滚红尘中的一员,不需要为生活琐事焦头烂额,不需要为蝇头小利精打细算,不需要为服务人民殚精竭虑。
所以,趁你感到无比充盈又幸福的时候,好好睡个觉吧!
因为明天你终究还要面对该面对的一切。
活捉一个藏族小妹妹第二天基本都在赶路,一边玩一边走,活捉了一个藏族小妹妹,还吃到了松茸牦牛砂锅汤。
特别说一下这个松茸牦牛砂锅汤,因为海拔关系,水的沸点是不到100度的,所以煮食物都要久一点,这一锅炖了N小时的牦牛汤,简直就是至尊美味,而且价格实惠到让人怀疑人生。
好喝到爆的松茸牦牛砂锅汤翻过雅拉雪山,就走在了前往色达的道路上。这时候海拔已经很高了,最高处有5200多米,高反非常明显,就像喝多了酒又休息不足,两个太阳穴鼓鼓的疼。
五点多终于抵达色达,太阳居然还高高悬在头顶,照耀着山坡上的七个大字,让人一眼就能注意到。
山坡上的七个大字,光芒四射当晚,是整个行程中最难受的一夜,第一次在海拔4000多的地方睡觉,各种说不出来的不适感,难以深眠。而且,半夜还停水了。
翌日,起个大早,告别了正在抢修抽水机的旅店老板,我们来到五明佛学院。
五明佛学院
五明佛学院全名色达喇荣寺五明佛学院,由晋美彭措法王1980年创办,是全世界最大的藏传佛学院。
大门上的几个字是赵朴初老先生所题,话说赵老题过字的寺院在中国都是举足轻重的地位(西安大雁塔也有赵老题的字)。
五明佛学院最大的特点就是漫山遍野的红色僧舍,围绕着讲经殿鳞次栉比地排列着,所当地人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
色达山河一片红水和电在这里都是稀缺资源,僧舍唯一的取暖方式就是烧柴火,所以一早山谷中就充斥着淡淡的柴火味,原始而又充满生机。
身边成群结队的小僧侣赶去听讲经,十七八岁、健步如飞,让高反明显的我羡慕不已。
很多年以前,藏民们是不读书的,修习藏传佛教是他们认知这个世界唯一的方式,就像我们以马列主义和唯物史观来认知这个世界一样。藏族地区很多年轻人专程来佛学院求学,男的称为“喇嘛”,女的称为“觉姆”,有点类似于我们去内地的中央党校学习充电,希望能学有所成以后跻身为堪布(深通经典的喇嘛和觉姆,或寺院的主持,统称为堪布),这就算考上公务员了,是改变命运的跃龙门之法。
目前,三万多僧众在此修行,佛学院学制分长期和短期进修两中,长期学制为6年,还有特殊学制为13年,学员通过各学科考试和口头辩论合格的,学院授予堪布的学位。
觉姆当然,能来佛学院学习的孩子都是家境比较好的,不是每个藏族家庭都能支持孩子来这学习,这一点从他们用的手机就能看来。
苹果手机在佛学院是非常普遍的,因为乔布斯信佛,所以苹果手机是有藏语系统的,喇嘛和觉姆用起来非常方便。
喇荣寺容不下这么多人住宿,来求学的藏族人便在山坡上搭一个简易的棚户,这就是属于自己的宿舍了。来的早的,可以落户在山脚下,来的晚的,就只能在山顶了,每天要徒步上下山几公里去听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漫山遍野的红色瓦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自行搭建的简易棚户也有很多隐患,学院开办以来火灾就发生过好几次了,所以政府出资在山坡上修建了新的校舍。
游览完了五明佛学院,下午要去观看藏族地区最神圣的葬礼——天葬。
下一篇,我将用专门一篇来写天葬,敬请关注。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