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15法则》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和提高效率的书籍。从书名可以看出他在书中提出了15条高效的法则,也确实如此。该书的核心是省时间不如省事情。那么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以下几条。
一是把“惜时”意识上升到实处。比如说年初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列愿望清单或者是一年的规划,但如果每一条规划不细化量化,是无法落到实处的。
二是克服拖延,不要高估我们的自律性,找到项目的起跑线,先去做,对比完成后的愉悦和未完成的痛苦,使用“胡萝卜加大棒”的奖惩机制,借助可靠的同伴的监督,强化自己的欲望,找到内在驱动力,不苛求完美,先制定一个好实现的目标等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拖延。
三是设定主题日。设置三个经典主题:专注日、缓冲日、自由日。专注日不设置会议专心干活,缓冲日方便于休假前后的工作交接,自由日则用于充电。
四是用醒后的第一个小时进行“晨礼”。哈尔·埃尔罗德用一套名为“S.A.V.E.R.S”的晨间六部曲概括了高效能人士早起后的习惯,S代表沉默(silence),诸如冥想;A代表肯定(affirmations),比如确定今日的优先事项;V代表形象化(visualization),诸如将目标呈现在心里;E代表运动(exercise);R代表阅读(reading),读关于自我提升的书籍;S代表书写(scribing),譬如记日志等。
重要的,不是在早起后第一个小时做很多事,而是做出更多改变——提升思想,改善身体和精神状态。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高效法则,如果感兴趣的话,也可以仔细阅读整本书的内容。在15个法则讲完之后,作者将这些法则归总于一个系统,也就是e-3c系统,包括旺盛的精力,用记录捕捉的瞬间,用日历来完成每日事项,集中注意力等4个方面共同构成高效的要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