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想起来,好久没有做《亲子日课》的打卡了,和孩子一起玩了这个游戏。简单的游戏,看到孩子的观察的细致,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个日课真的挺好的。
孩子取了10样东西摆在桌上。有笔袋、书、饮料、橡皮、中性笔两只,一只蓝色一只白色,计时器、自动铅芯、门镜卡、餐巾纸,一袋青豆。我让他看30秒,转过去,背对我。我拿走了一只黑色中性笔,他回头一看,马上就说出来什么东西不见了。我又拿走一块橡皮?这一轮他没有说出来。第3轮,我又拿走一只白色的中性笔。他又说对了。然后一共玩了十几轮,都答对了。我问他怎么记住这些东西的?他的回答让我看到他思考的过程。
他说把文具归成一类,把食品归成一类,其他的再归成一类。这是归纳思维。同时他还观察到颜色的不同。他说白色的东西有三种,餐巾纸,一支中性笔,还有橡皮。经过这样的交叉互看,就很容易知道什么东西没有了。当我拿走青豆时,他说虽然我是背对着你的。但青豆的塑料袋子的声音,还有自动铅芯,也是这样的。拿那个自动铅,里面有铅芯相撞击的沙沙声音。我从耳朵就能听出来。在这一次他运用了多种感官,让自己很快的就知道什么东西缺少了。当我把书拿走的时候,他说书太大了,一拿走空出很大一块地方,所以很快就能知道什么东西不见了?这是利用对空间的观察,带给自己的直观感受,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把定时器拿走,他说定时器很小,拿走不容易发现,但是定时器的颜色很独特,是灰色的,所有这些物品里只有它是灰色的。而且定时器和笔紧挨着,就像一个棒棒糖。所以我一看棒棒糖的糖被人吃掉了。我一下就猜出来了。
我很惊讶孩子的记忆背后有这么丰富的观察和感受。我把他的观察和感受总结了一下。有通过颜色来记忆的,有通过功能来记忆的,还有的通过一个形象的事物准确的猜出来,孩子在记忆方面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也就是说孩子天生就具有这样的观察能力,和一些简单的分类归纳能力。同时借助形象思维来记住这些物品。这是不是科学呢?
这个小游戏,让我看到孩子的思维过程,也意识到,若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孩子的记忆力应该是很好的。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
学英语免不了背单词。能不能把同类的单词放在一起,或者是容易错的那些单词,放在大屏幕上,让孩子们看一看丢了哪个了?是不是印象会非常深刻?同时问问孩子们,你是怎么知道这个单词不见了?就能看到孩子们的思维过程,把每个孩子的思维的方法记录下来,是不是一个班就拥有了这样的一套学习方法,把这些方法整理出来,贴在班里,我想对很多学生都是有用的。这是我做完这个亲子游戏最大的收获。其他的学科也可以尝试,毕竟有了最基本的记忆,学习才能发生。而我们知道凡是学困生,都是记忆力方面没有得到很好开发,没有给很好的保护和帮助。这也许能做一个大课题,这个课题做好了,也许整班整班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上突飞猛进。当孩子们的成绩高了,他自己就快乐了,自信了。后续的学习也会相对轻松。
这是这个小游戏,带给我的大思考。教育无处不在,学习无时不有。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你的日子天天阳光明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