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一周都有点低落,究其原因可能是对“心力”的调配失衡导致的。
被太多琐事遮住眼,蒙住主线。
索性就每天抽时间记录一下每日被“怼”情况,算是反思,也算是记录成长吧。
这两天老板疯狂的提“产出”,在产出这个视角下,之前做的事情被怼的体无完肤,不过冷静想来,产出是什么?不就是将来写在简历里的牛逼闪闪的所谓的亮点么?
复盘下来,发现确实之前产出太少了,做了太多的琐事,处理了太多的问题,沉迷于忙碌却忽略了最核心的成长,趁着被怼的痕迹还热乎,赶紧梳理一下什么才是产出:
作为中层管理者,最核心的最大的产出应该是可标准化、可复制、具备自运行能力的制度或规则。陷入今天焦头烂额的局面,想来也是因为之前管理太过于碎片化,对产出不够重视,总以为产出的是在自己带领下的业绩,但这种管理太过于脆弱,一旦精力分配不足或某些点上出现变动,就会整体崩盘并让自己陷入拆东墙补西墙的困境。
不过现在意识到也不晚,越是严重的问题,越在早期暴露出来,就越是好消息,好在我现在掉头调整方向还来得及。那从现在开始,除了应付日常的问题以外,更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思考,究竟哪些才是能够标准化、可复制、自运行的东西呢?并且在找到这个“东西”之后,投入最大的精力去搞定它,然后坚决的、严格的让这个“东西”运转起来。
这件事从管理者的角度看,
标准化能够减少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差异,可以不再依赖某几个核心员工,真正的让企业里只有角色没有人;
同时有可复制能力,才能让这个事情具备想象空间,能够在上了某个台阶之后可以指数级增长;
最重要的是自运行,一个管理者能管理多大的团队,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团队内,到底同时在跑多少自运行的“程序”,程序跑的越多,管理者就能投入精力到设计更多程序中去;
最终牵绊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无非是以上三点,
牢记,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