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与文字的缘分,确实始于“名利”,虽然在缘分之前,也读了点书,上学期间,语文貌似还算凑合,可一直未有写作的想法,真正促使自己动笔写起来的契机,来源于单位的一项激励措施,那是十几年前了,单位为了提高年底在系统内理论调研考核的排名,出了个文件,大体记得是,系统内报刊,国家级奖励稿酬的十倍,省级五倍,市级三倍,另外还有好多细则,已经记不清了,反正就是鼓励大家使劲写,多发表,发表的越多,对写的人越有利,对单位越有名。
那时候,儿子刚刚出生,又集资买了房子,加上每个月可怜三位数的工资,日子过得着实捉襟见肘,每天算计柴米油盐的同时,就是想着再咋赚点外快补贴家用。
所以,当看到单位出台的这个文件,我心里“不安分”起来,想着也许可以试试,反正是有奖无罚的事,于是我仔细研究了系统内各级报刊的文章特点,发现除了刊登的论文有点难度外,其他的譬如宣传,人物故事,案例等稿件,都是围绕工作而写,且是格式化的文风,貌似不用输入太多,就可以上稿。
开始,自己先从身边的工作故事写起,扩展到写别的科室工作故事,再到给单位写宣传稿,不成想,一下写出了名堂,写的稿子几乎全部变成了“铅笔字”,也因写作,认识了几个编辑老师,混了个“眼熟”。
那几年,自己粗略估算了下,稿酬加奖励,每字几乎值一块钱,这在十几年前是相当可观的,所以,那些年的写作给自己带来了看得见的“利”,也改善了不富裕的生活,但更让自己木想到的是,持续不断的写写写,竟然还把自己写进了一路坦荡的“仕途”,带来了“名”。
“名利”双收后,因为“名”带来的责任,日子变得繁杂忙碌,写作渐渐变得力不从心,特别是自己静下来的时候想,为“名利”的写作是否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为何有了“名利”以后,内心却依然空荡荡的,在不断的反思反刍后,写作不知何时悄悄摁了暂停键,这一摁就是近十年的时间。
当自己再拾起尘封的笔时,已是年近半百,那些因“名利”的文字早已化作浮云烟消云散,不留痕迹。
更多的是,生活的跌宕,生命的风雨,人生的无常,让自己重新检视当下,重新定义文字之与自己的意义,真正洞见到真实的生命存在于写作当中。
亦如齐帆齐老师在写作营的开班仪式上说的那样: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的文字陪伴我,唤回我的记忆,沟通我的岁月。把易逝的生命兑换成文字,文字是挽留生命的手段。
是的,话一说出口,就不再属于自己,但是写下来的字却能永久保存,白纸黑字,岁月更迭,永不磨灭。
而无论身处各种境界,文字总是能给人带来奇妙的感觉,是喜悦,是幸福,是沉静,是平和,是从容,是激动,是泪水,是慰籍。
所有内心的感受都能通过文字释放,所有人生情绪都能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自己的影子,也只有文字的力量,能让人感受生命赋予人生的不同意义,也只有文字,能让人真切回到过去的时光,忆起往昔故人旧友,那些当时只道是寻常的点点滴滴。
史铁生老师说,写作是为生存找到一个理由。
麦家老师说,不停的写就是寻找的过程。
是啊!那些从心中流淌出的文字,是生命经过的痕迹,是为生命的存在找出的无数个理由。
所以,当文字终于“生命”,渐变成自己的人生信条时,虽然不会太强烈地认同自己的作品,而是在那些白纸黑字的背后保持流动的弹性。
因为那些文字并不是你,而是贯穿你全身的某个伟大片刻;是你趁着脑子够清醒,而得以写下并捕捉到的一个片刻。
让自己笃信:我有写出世上最垃圾文字的自由。正因了这自由,让自己无所顾忌,也正因了这自由,再次笃信,在文字的“堆肥”中,做时间的朋友,终将开出绚烂的“生命”之花。

感谢阅读!
齐帆齐28天写作成长营(3)篇1430字,打卡主题作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