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面对孩子,如何才能不焦虑

面对孩子,如何才能不焦虑

作者: 亲爱的小鱼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0-10-02 01:12 被阅读0次

      为什么别人的孩子都挺听话,我的孩子总和我对着干?

      我家孩子在幼儿园受了欺负怎么办?要不要教他(她)还手?

      怎样才能让我家孩子爱学习?

      孩子打人了怎么办?

      孩子撒谎怎么办?

      孩子不睡午觉怎么办?

      孩子胆小、不敢上台怎么办?

      孩子太淘气怎么办?

      孩子挑食怎么办?

      要不要给老师送礼?不送礼会不会对我们家孩子不好?

      要不要给孩子自由?给多大自由?自由多了,会不会让孩子变得无法无天?

      为什么我的孩子会这样?

      为什么他不能按照我说的去做?

      我们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引导?

      ……

      当孩子的行为,尤其是那些“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行为与成人的愿望发生背离时,父母焦虑的心情溢于言表。

      这些问题每个父母都会遇到,同样年轻的老师也会遇到。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呢?

      面对不到6岁的儿童,如何才能做到不焦虑呢?

      老子说:“知常曰明”。懂得了规律,才能明白与不惑。

      首先是知。

      对于成人而言,孩子几乎是一个神秘的存在,他们的行为、思考方式与我们的习惯截然不同。在大多数情况下,教育行为的偏差都源于对儿童行为的误读。我们以为孩子在“撒谎”,而实际上他们不过在描述想象中的“真实”。我们以为孩子故意捣乱,和我们唱反调,其实他们不过是进入了自我意识的萌芽时期。

      所以,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放下我们对儿童理所当然的想象,静下心来去学习教育心理学、儿童心智成长的专业知识,做懂孩子和父母和老师,才能做到孔子所说的“知者不惑”。

      其次是心态。我们怎样看待儿童?我们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是如我所愿?还是如其所是?这其实是成人教育观的一个分水岭。

      前者,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我们想要他成为的样子,我们希望他们依照我们的指令形事,我们希望他顺从听话,殊不知正是这样的心态,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教育问题。

      以成人为主体的教育环境,无论家长和老师多么努力,无论试图教给孩子多少东西,结果都不会太好,因为成长的主体只能是孩子,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在一个所有主动权都被成人掌控的环境中,儿童的成长会受到严重的压抑甚至扭曲,其结果往往表现为动力不足,没有自主性,自控差,不专注,依赖性强等问题。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这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最为独特的自己。如其所是, 而非如我所愿,这种心态是良好的教育开端。

      最后是方法。

      有很多家长和老师对教育的道理是明白的,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但一旦面对孩子的具体状况,却往往不知所措,回到了习惯的老路上。

      因此我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真实发生的案例中来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

      《发现孩子成长的秘密》――做不焦虑的父母和老师。

      在朋友的推荐下我找到了这本神奇的“钥匙”,可以打开通往孩子世界的大门,推荐给大家和我们一起近距离的接触孩子、了解孩子、拥抱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孩子,如何才能不焦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av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