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文化,这一名称源自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遗存,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这一文化距今约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2000年,是中国史前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上承彩陶文化仰韶文化,下启青铜文化二里头文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35550/45abf972d2f6709c.png)
1928年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办事处)发现了城子崖遗址。他在城子崖台地的西面断层上,发掘出了与石器、骨器共存的薄胎而带黑色光泽的陶片。这一发现引起了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专家的高度重视。1930年,李济先生主持了城子崖遗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于是把这种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35550/290e43064454d51b.png)
龙山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最具特色,因此也被称为“黑陶文化”。这些陶器的制作工艺精湛,表面光亮如漆,代表了中国制陶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除了陶器外,龙山文化还包括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龙山文化的居民以农业为主,同时兼营狩猎、打鱼、蓄养牲畜,已有骨卜的习惯,且可能已经出现了铜器。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35550/68d46c01c918f15f.jpg)
大部分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山东半岛,而河南、陕西、河北、辽东半岛、江苏等地区也有类似遗址的发现。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面貌,龙山文化被分为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等不同的类型。
![](https://img.haomeiwen.com/i20135550/395b7fd0ca84f443.png)
龙山文化不仅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文化遗存,而且对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的价值。历史上,龙山文化被认为是夏、商、周三代文化的重要渊源。龙山文化的发现,有力地粉碎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成为中国考古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龙山文化的形成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并对后世的文明发展、技术进步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