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作者: cb79908c1a13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17:41 被阅读0次

五谷入口,经过胃的消化,人体会分化出两种营养,一种是红色的营养。主要经过肝脏的过滤送入心脏来输布,这就是血液。也就是《内经》里面所说的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肝藏血,奉心化赤而为血。具体的里面讲的很详细。

一种是黄色的营养,主要经过脾送入到肺来输布,这就是津液。《素问·经脉别论篇》里这样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属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条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

黄疸

黄疸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脾胃运化不力,水湿淤滞,三焦水道不通,水湿淤在肌肉里,淤而生热所致。分阴黄和阳黄,其实黄疸纯粹的阴证很少,多少都有些热像。阴黄一般来讲只是热像比较不明显的黄疸而已,还有一种所谓的阴黄也是寒热夹杂。胡希恕先生都说,肝肾病的晚起有腹水再有黄疸的话,他是没有见过治好的,很难了。

明白了黄疸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水湿淤滞,那人体对水液代谢最大的途径就是从表解,或者从小便下。

随便扒拉出来一些《伤寒论》有关联的条文。

98,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不渴而饮水呕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111,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

125,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也。

187,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

199,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憹者,身必发黄。

200,阳明病,被火,头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发黄。

236,阳明病,发热汗出,此为越热,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259,伤寒,发汗已,身目为黄。所以然者,以寒湿在里不解故也。以为不可下,于寒湿中求之。

260,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262,伤寒於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

所以,很明确。阳症的偏多,而且大多都是因为津液代谢的道路不通所致。

黄疸

相关文章

  • 郭生白中药方论5(胆病方论)

    目录 一、黄疸 黄疸统一方(郭老自拟) 黄疸(甲肝)的特征 黄疸(甲肝)是胆汁回流入大循环 肝硬化黄疸是胆汁直...

  • 新生儿黄疸

    导致黄疸加重的因素如下: 一,母乳性黄疸 1、早发型母乳性黄疸 2、晚发型母乳性黄疸 二:溶血性黄疸 1、O型血的...

  • 关于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最常见的问题莫过于黄疸问题了,下面就给大家简单说一下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一般分为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和...

  • 黄疸

    腰椎穿刺术是医生的一个基本技能,在学校里有拿模型做过练习,实习时候也看带教老师操作很多次,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也有相...

  • 黄疸

    茵栀黄错误地在初生婴儿身上使用茵栀黄多年后,导致很多孩子脾胃受损,长期消化不良一系列的后遗症。现在的问题是,那么初...

  • 黄疸

    孩子出生后两天检查,发现黄疸较为严重,于是住进新生儿科,进行俗称的照蓝光治疗,化验检查是否是ABO溶血。住院期间需...

  • 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在产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开始消退,半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婴儿一般吃好...

  • 黄疸

    什么是黄疸? 黄疸中医辩证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导致湿浊阻滞,脾胃肝胆功能失调。胆汁不循常道,随血泛溢引起的以...

  • 黄疸

    五谷入口,经过胃的消化,人体会分化出两种营养,一种是红色的营养。主要经过肝脏的过滤送入心脏来输布,这就是血液。也就...

  • 黄疸

    黄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ee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