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每天不间断学习,一辈子不间断,那么我们就自然会得到人生的真正快乐与幸福。每日读论语,让我们每天都在圣人的大智慧中陶冶自己的身心,提升自己应对事情的能力,优化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进而能够更轻松面对人生的各种状态。(带着爱满心欢喜地学习践行论语)
学习内容: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学习心得:
4.23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心得:宋代理学家朱熹讲:“君子慎其独,非特显明之处是如此,虽至微至隐,人所不知之地,亦常慎之。小处如此,大处亦如此,显明处如此,隐微处亦如此。表里内外,粗精隐显,无不慎之。”换做现代的话讲,就是自律。孔子认为,普通人决心身体力行,实践圣贤之道,虽然行动上能够坚持,心中却仍然有所放纵,导致行为也会出现偏差。如果能收敛自己的心绪,约束自己的思想,每件事都从念头开始严守规矩,怎么会出现差失呢。在身心上做到省约,不做放逸之事、非礼之事,就不会败坏道德而失去志向;在用度上做到省约,不做奢侈无益之事,就不会劳神伤财,所以过失自然会减少。
4.24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心得:“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此语言简意赅,一语道破了为人处世的玄机,即少说话多做事。在春秋时期,这句话就已成了当时智者行事的重要法宝之一,时至今日,依然是人们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之一。 讷于言,有两层含义,首先提醒我们少说话。当然,少说并不等于不说。若是一个正常人整天不说一句话,那就有点儿不正常了。但是,说话多了也不行,正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其次,要求我们少说空话和大话,空话废话毫无意义,而吹大话,最终只能使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柄,就像纸上谈兵的赵括。孔子一向反对多言,并且一再告诫弟子们话应当少说。孔子不仅强调“讷于言”,更强调“敏于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孔子知道,说大话容易,做成事困难。许多事情,尤其是社会性事物,表面上看着简单,实际上却是千头万绪。而且,许多时候是有一利必有一弊,看起来是做件好事,实际上可能会带来更大的隐患。再说,任何事物都处在时时变动之中,眼前有利,并不代表将来有利;对有些人有利,并不代表着对社会大众有利。如此等等,不加深思和认真实践,很难理解做事之难,也不会有长远眼光。少说话,勤观察,理清头绪;重实践,多做事,识得轻重缓急,才是正确的思路。只有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才能兴利除弊,造福社会;只有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能提高自己办事的效率,事半功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