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16号两天看起来是一个很平常的周末,北京的人流依然故我地从各类建筑里流出,又流进各式各样的钢筋水泥土结构之中。
这样一个漫天灰蒙蒙的乌云所笼罩的清晨,一位身着T恤牛仔休闲皮鞋的背包青年,如漂浮的树叶般随着人流,流向地铁站,流向那鸟瞰像是火柴盒一般的高楼大厦里。
他摸着自己瘪气的皮球般塌陷下去的肚皮,看向地铁口的早点广场车卖摊,眉头微锁,似乎在考虑要不要买点早餐果腹。略微迟疑后,他径直走向早点摊,来回看着广场车沿边上挂着的菜单,口里依稀说着什么,然后早点摊的两位小哥就给他拿了两个包子和一个鸡蛋包好了递给青年。青年先是拿出手机,好像是在电子转账。现在都市人出门大多不带现金,只要一个手机基本就可以照常出入几乎所有的消费场所,方便了不止一点半点。青年拿着手机屏朝着小哥亮了一下,就拿着他的早点去边上的豆浆摊,和摊主聊了两句就嘴里念叨着什么走到边上去了。貌似在确认往哪个方向去,好像初来此地,不太熟悉路线似的。接着拿出手机滑来点去,不一会就转头顺着出地铁口的方向,边迈着略显轻快地步子,边左右上下关照着周围事物向前走着。
接近9点的时候,他走进了电梯,去了楼里的一家咖啡店,开始了为期两天的线下培训课程。
课程过程中,有理论的发展演变介绍,有具体案例的研讨分享,也有实际现场案例的演练等等环节。其中,他发言最多的是第二天的一个现场案例演练,以他自己的案例模板。演练中,由培训导师担任咨询师,他自己作为来询者和咨询师进行相应的主题互动。中心围绕“如何外化问题”展开。通过来询者的讲述以及咨询师的提问,就在一问一答之间,感觉他一下子有种绽放的解脱束缚的错觉,好像用他的表情、肢体在说“啊,原来还可这样打开自己吖?”
随即,他又眉头微锁,似乎在思索“为什么自己就做不到自我?导师就那么容易呢?”
也许是经验上的积累,时间上的熟练,对人性的凝练,抑或是综合了所有这些形成了专业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吧!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其中有一个问题外化的咨询方式,这种方式分四步走:命名、影响、评估、探索。
命名,通过逐步明确问题的具体状况及相关程度后,引导当事人为这个问题起个名字,并叙述缘由。
影响,逐步明确问题对于当事人生活的影响。引导他从积极、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来全面客观看待这个问题的具体影响。
评估,引发当事人思索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些影响的,相信什么,相应的价值在哪里等等。
探索,对于这个问题的形成过程,以及过程中自己形成的相关价值取向,让自己能够看到这个被命名过的问题的成长方式,以及今后如何处置它,加强哪一方面又抑制哪一方面等等。
这个咨询方式的外化逻辑在于:人难以处理内化的问题,而对于外化的问题却能够相对客观地面对与处置。对于内化的问题,当事人可能会认为“问题就是我”,从而让问题变得不能够自控和调整。相反地,如果外化过的问题就像是把问题从自我中剥离出来,变得可以自控,可以来去自如地处置。
由此,不只是朋友之间可以互相辅助对方将一些问题外化而加以处置,对于自我重塑,这个方式也是可以操作的。
知人先知己,助人先助己!
生涯规划不仅仅只是规划而已,也是让自我内外协调一致,形成自洽的系统,经营无悔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