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后天小茗同学要参加围棋比赛,这几天我一直在琢磨当孩子遭遇失败后,家长什么态度才是最合理的。
这倒不是说我对他没信心,还没开始就提前不看好他,而是围棋越到后面越难,一场比赛六局,下得很好的孩子,输掉一两局也是很常见的。
小茗参加过很多次比赛,也遭遇过无数次失败,之前他心态一直非常好,有点没心没肺,赢了固然喜,输了居然也喜,真是傻孩子,完全不用我操心。
但是随着他慢慢长大,开始对失败有些介意了,平时下棋输了也会不开心,有一次甚至还哭了。
我开始意识到,当他遭遇失败时,我是什么态度,以及传达给他什么样的信息,将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刚好前几天看到《终身成长》里面有一章提到这个问题,我感觉会是不错的借鉴。
当孩子遭遇失败时,家长一般会有以下反应:
A、告诉孩子,你认为他是最棒的;
B、告诉孩子,裁判不公正导致了他的失败;
C、安慰孩子,这项比赛根本没那么重要;
D、告诉孩子,他有取胜的能力,下次一定会赢;
E、告诉孩子,结果是公平的,他本来就不该赢。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失望,安慰起来会不讲策略,却不知道,有些安慰的逻辑从长远来看,会有很大的危害。
让我们来看看上面几种常用的安慰说辞,传达的是什么样的讯息:
A、你认为他是最棒的。但事实上他并不是,既然是失败了,肯定有比他厉害的,他自己也知道这点。从感情上来说,或许“你的认为”对他来说可以起到安慰作用,但是对他的进步却未必有用。
B、这个明显是错误的,觉得裁判不公正可以通过正确的途径提出来,而不可以作为孩子失败的借口,这样说容易让他遭遇失败就责备他人。
C、告诉他这场比赛根本没那么重要,容易让他失败后就贬低这件事物本身,典型的酸葡萄心理。
D、有能力但没成功,是在告诉他,是能力自动带领他走向成功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为什么这次为什么没成功呢?凭什么下次就能成功呢?
E、告诉孩子,结果是公平的,他本就不该赢。听起来非常的残酷无情对不对?我刚开始也觉得这是最差的方式,后来看了书本上的分析,才意识到,这是面对失败最理性的、最有远见的方式。
当然,我们可以不必用这么直接的表达方式去给孩子伤口上撒盐,但意思得表达出来:
宝贝,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你对这次比赛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并且拿出了最好的表现,最后依然没有赢,你肯定很失望很难过。
但是我觉得你并没有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有很多小伙伴他们都比你更用心,也花了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平时的练习。如果他们输了你却赢了,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如果这件事情对你真的非常重要,你就应该全身心地投入,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你想要的成功。
这样的话,虽然残酷地告诉了孩子真相,但也同样告诉了他为了下一次的成功需要做什么,让他遭遇失败的时候,多从自身找原因,更利于他以后的人生发展。
《终身成长》这本书中将这种思维定义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平心而论,遭遇失败后能这样想,即便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不容易的。
我们很多人遭遇失败,往往都会从外部找原因:
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他不听话;股票跌了,是因为主力挖坑;工作不用心,是因为领导不重用我;领导不重用我,是因为看不到我的才华......
可是韩寒有句话怎么说的: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总会有人看出来。
想起了小说《杜拉拉升职记》里面有一章标题叫:You deserve it.翻译过来是:“这是你应得的。”
这句话当褒义的时候可以翻译为“实至名归”;当贬义的时候就是“罪有应得”了。
其实不管是一场比赛,还是人生的状态,不管是好还是坏,都是“You deserve it”,只有接受这个现实,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每一次的得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