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耕读传家,农耕社会骨子里执著的信仰,于今时今日仍不过时!

耕读传家,农耕社会骨子里执著的信仰,于今时今日仍不过时!

作者: 徐布真 | 来源:发表于2023-08-06 11:48 被阅读0次

看网上的古建筑短视频,经常会看到某家大门上,或挂匾或石刻,上书“耕读传家”。今天就这四个字来聊聊。

之所以想聊这个话题,一个是最近看到这些视频引发的,这是最直接的因素,让我想到这个词;再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是,最近这半年来,因为某些原因,作为普通人或者叫基层打工人,生存着实成为一大压力。因而,更多的时候,会思索生存的话题。恰好看到这四个字“耕读传家”,很是受到启发,不禁赞叹古人的通透。

古中国,由原始狩猎社会进入农耕社会,继而建立统一的大中国,可探知的历史也有五千多年了。这五千年多年来,农耕占据了整个社会的基础。而至于工商(工为手艺,商为交易)等作为活命的行为,一直处于压制状态。其实,理顺一下,也会明白,工商等,也都建立在农耕之上,只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比农耕或许有机会多挣一些粮食。

古代社会和现代社会,目前来看并不有什么非常的不同。其相同点有以下几点:

一、吃,生存:所有人类的活动,吃,生存是第一位的,因而,粮食成为最关键因素。就算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有存粮,但如果某年没有收成,那也是很心慌的一件事。毕竟,存粮吃了是只出不进的,只有新粮入仓心里才不慌。这就好比普通人对工资的概念,如果每个月都有收入进账,心里不怎么慌;但如果一两个月,三五个月,没有收入紧张,心中着实发慌。这个现象在前三年里尤为体会深切。说到底,就是生存问题。有吃的,一直能有吃的,人才有安全感。

所以,对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划分为第一阶层生理需求,第二阶层安全需求等等,未免分的过于绝对。人,即使有吃的以后,也不见的有安全感。而是,有持续的生理需求被满足,才有安全感。但从吃这个生理需求上来说,能被持续满足,才有安全感。安全感不是求来的,而是食物自身带来的。

二、穿,遮体:生存前提下食物和衣服,如果二选一,肯定首选食物。放到今天来说,吃都吃不饱的时候,没几个人会花钱去买新衣服。不要讲什么个别人节约饮食开支去买好看的衣服。那是建立在第一点之上,也就是有持续收入的情况下,才会这样做。如果没有,他肯定首先选择吃。人,总不能饿着。

三、用,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这个用就多了去了,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工具。但首先满足生活所需,也就是基本的做饭的工具,其次就是住,衣,行等工具了。这个与古人的逻辑也没什么区别。

四、度,尺度,程度。也就是一个范围。所谓,吃穿用度的“度”,大约就是节制的意思了。往大了延伸,那就是制度,规矩。

这四个字,就组成了最基本的社会生活逻辑。

再回到“耕读传家”这四个字,所谓“耕”,字面意思就是耕种,耕田,这个跟吃饭有紧密关联。“读”字面意思为读书,延伸为读他人故事,明处事事理,便于了解人性,风土,更方便混迹于这世间,以致游刃有余。甚至考个功名,光宗耀祖更是锦上添花。

古代社会,读书确实大多数人目的都是为了中举,做官,出人头地。但在另一个层面上讲,读书更多的也是为了知晓天下,明白事理,更利于行走江湖,混迹社会。

清康熙年间,扬州人石成金编撰的《传家宝》中有言:“人生在世,惟读书、耕田二事是极要紧者。盖书能读得透彻,则理明于心,做事自不冒昧矣。用力田亩,则养赡有赖,俯仰无虑,,若不读书,何以立身、行道、显亲、扬名?若不耕田,何以仰事父母?何以俯畜妻子?唐人诗云:‘天下良图读与耕’。要知一切事,总不如此二字之高贵安稳也。”

这段文字足以说明,古人对“耕读”的重视。其实,放到现代社会,这两个字也不过时。虽然,我们很多新生代不去种地了,从事的大多都是非农化工作,但换来的薪水收入,其实也是“耕”的化身,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都建立在“吃”这个字上。“耕”为了吃,工作也是首先为了吃。耕者,吃不完的结余粮食也会去卖,换成钱,与工商者交换生活所需,精神所需。而工商者满足民众这些需求的目的,首先就是为了吃,这也就脱不开“耕”,只是形式不同。

而“读”,放眼现时段,读书的普通人并不多。过去旧时代,能读书的也不多,很多人是想读读不起,缺钱买书,缺钱识字。现在的人,能读书的也不多,很多人是想读书但却“没时间”读,有时间识字,缺时间买书,更缺时间看书。至于手机上的网络小说,不在此“书”列。

如果哪一天,现在的商业型工作形式稀缺甚至消失,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归于土地,重回农耕。不管世事如何变幻,脚下的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我们生存最后的,最重要的,唯一的保障。土地,是一切之本,即使“读”的行为,也需要吃饱了肚子,活下来才能去读,而活下来,只有土地能满足我们。

这就是土地的重要所在,正如我在《周末的火车(三)》一文中所写,土地孕育万物,乃万物之母。依恋土地,是我们人类的本性。只是,我们现代人走的太远了,平时脚不沾地的生活渐渐疏远了与土地的联系。而,生于土地间却在城市打拼的农村孩子,到了郊外看到农耕之地后,莫名的亲切感油然而生。仿佛,在外的孩子,回归了母亲的怀抱,安全,而踏实!那个时刻,是最想家的时刻!

“耕读传家”,莫忘土地,莫忘地母,耕于地(勤于工作),获利于己,获利于家!如此命可存,业可立,家可传,事可长久!

相关文章

  • 闵氏中文4字词语36范式(24)—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 耕读:既从事农业劳动又读书或教学,这样的人家称为"耕读之家"、"耕读人家"。传家:传给子孙。耕读传家,指...

  • 如何做好诗书传家

    说道家风,古有“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

  • 传闻中的陈芊芊22:关于如何尽快适应陌生环境的研究报告

    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已经远不是历史上那种传统的农耕社会了,所谓的耕读传家也已经谈不上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传统的乡土...

  • 耕读传家

    文/水木清 在书中的第四章,死了六个老婆的白嘉轩终于娶到了一生相伴的人——仙草,随之,长久的霉运也一扫而光。他的生...

  • 耕读传家

    所谓耕读传家,不外乎作为人的耕读二种生命活动。 所谓耕者,不外乎自食其力,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自身肉体生存必须的衣食住...

  • 耕读传家

    为人父母者,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好的家庭氛围,好的家风,自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

  • 耕读传家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

  • 耕读传家

    古老的农耕文明在郧阳延续了数千年,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节令周转、气候变化辛勤劳作,年复一年。“耕读传...

  • 耕读传家

    书香门第寒舍出, 东鲁流芳家风逐; 倘若今生无学术, 何以颜面见先祖。 读书:读益书,阅诗书 书写:书写人生,以育...

  • 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指的是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耕读传家,农耕社会骨子里执著的信仰,于今时今日仍不过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li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