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

作者: 青霜令使 | 来源:发表于2019-06-02 10:06 被阅读0次

    古老的农耕文明在郧阳延续了数千年,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节令周转、气候变化辛勤劳作,年复一年。“耕读传家”作为农耕文明的生活传统,提升着农业社会的文明风尚和村民的生产生活质量,重农业、重教育、重文化成为基层民众的自觉。

    郧阳历来有重视农业的传统。历代的统治者为了鼓励农耕,都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农、劝农政策。例如,元代为了鼓励农民垦荒种田,不仅采取了减免税收的办法,还成立了劝农机构,挑选通晓农业生产的官员担任劝农官。元代除了把户口增减,土地垦辟作为考核地方官的依据,还将一些总结农业生产成就和经验的农书,如《农桑辑要》等颁发刊行,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长年累月的农耕生活培养了郧阳人热爱劳动和热爱生活的感情。每当立春时节,农村的田间地头、乡村小道,随处可见犁田耙地、插秧育苗、备料施肥、修埂清淤的忙碌身影。农民们顺应农时,抢季节,抓春耕,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秋收之时,汉江河谷稻菽飘香,漫山遍野溢彩流金,农民们在牛铃叮当声中,挥汗如雨收割着幸福和希望,到处充满了笑语欢歌,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数千年来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风云变幻,这种田园景象始终没有改变。

    郧阳土地薄面积少,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农作物主要以玉米、红薯、小麦为主且单产低。但由于重稼穑,五谷丰,千百年来,虽经灾荒大多时候人们仍能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

    郧阳自古以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万世师表数孔子”是郧阳人的共识。旧社会,学生入学要先拜孔子,后拜老师,行“四礼八拜”的大礼。教学中先生常常打学生,人们反而说“板子头上出秀才,越打越自在”。学生在路上遇到老师,要侧站在路边给老师让道,并行注目礼。读书人在这里地位尊崇。许多贫穷人家父母虽然读书不多,但是却对文化充满了渴望,期待子女能多接受文化教育。受这种观念的影响,郧阳各地普遍比较重视教育,梅铺谭山一带更是如此。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湖北日报》上曾经刊登过一篇非常具有影响力、题为《红薯干“垒”起的教学楼》的报道。当时,郧阳区谭山中学办学条件非常落后,学生们学习、住宿的条件非常差,许多家庭贫困的孩子因此而根本无法上学读书。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面貌,谭山镇人民省吃俭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硬是用红薯干“垒”起了一幢教学楼。当时有一部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的纪录片《大山的呼唤》对谭山人用“红薯干垒起的校舍”有过感人的描述,纪录片中,一位老农面对镜头说出了这样一句朴实的话语:“我们小时候读不起书,我们一定要让娃儿们读上书……”

    郧阳区有很多家庭,虽然祖祖辈辈以农为生,但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不论家境如何,都会坚持供养孩子求学。许多农民子弟依靠不懈努力,最终改变了命运。

    耕读传家过去是每一个农家的梦想。过去,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要想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不仅家里要米粮满仓,还要家有“书香”——家里要有读书人。为了实现这一梦想,许多家庭倾尽所有也要培养出一个读书人。

    一代哲人杨献珍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勤劳能干,很会持家,受父辈的影响,杨献珍从小就十分勤快,拿得动镰刀即帮家人割草,拿得动锄头就下地锄地,看大人忙碌他就为其打下手。耕读传家是每一个农家最基本也是最大的愿望,六岁时,家境并不富裕的杨献珍被送到龙门一个私塾学堂,他在那里整整读了六年书,后来郧阳城兴起了新学堂,他又到新学堂去读书。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后来考取了湖北省立第八中学——郧山中学、国立武昌商业专科学校,最终踏上革命征程,成为了一名马克思主义教育家、理论家、哲学家。

    在郧阳,还有许多人家既不是名门望族,也不是书香之家,世代也没有出过将相之才。但是他们在努力践行“耕读传家”这一种理想生活图景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温良恭谦、勤勉耐劳的优良家风,同样赢得了乡邻们的尊重与认可。

    耕读文化曾经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在郧阳区农村一些老宅子上,依然还会看到诸如“耕读传家”之类的匾额,这些斑驳沧桑的历史印记,曾经见证着乡村繁华,记录着耕读传家的荣光。

何氏庄园

门前镶嵌着“耕读传家”门匾的何氏庄园。何氏庄园位于郧阳区胡家营镇冻青沟村一带,为明代建筑,至今已经有530年的历史。

清朝武状元彭君浩的老屋

正门门楣上悬挂着“耕读传家”石匾的清朝武状元彭君浩的老屋。他的老屋位于郧阳区五峰乡,是一座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

陈家老宅

门楣上悬挂着“耕读传家”匾额的陈家老宅。陈家老宅位于郧阳区安阳镇陈营村,清代建筑,房主陈义川,系当时省议事会会长。

    如今,虽然越来越多的人从土地劳动中脱离出来,但是耕读传家留下的勤俭持家、以德立身、重视读书、诚实率真、学会感恩等文化精髓,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它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章

  • 闵氏中文4字词语36范式(24)—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 耕读:既从事农业劳动又读书或教学,这样的人家称为"耕读之家"、"耕读人家"。传家:传给子孙。耕读传家,指...

  • 如何做好诗书传家

    说道家风,古有“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诗书传家久、耕读继世长”...

  • 耕读传家

    文/水木清 在书中的第四章,死了六个老婆的白嘉轩终于娶到了一生相伴的人——仙草,随之,长久的霉运也一扫而光。他的生...

  • 耕读传家

    所谓耕读传家,不外乎作为人的耕读二种生命活动。 所谓耕者,不外乎自食其力,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自身肉体生存必须的衣食住...

  • 耕读传家

    为人父母者,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好的家庭氛围,好的家风,自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

  • 耕读传家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

  • 耕读传家

    古老的农耕文明在郧阳延续了数千年,世世代代生长在这里的人们,根据节令周转、气候变化辛勤劳作,年复一年。“耕读传...

  • 耕读传家

    书香门第寒舍出, 东鲁流芳家风逐; 倘若今生无学术, 何以颜面见先祖。 读书:读益书,阅诗书 书写:书写人生,以育...

  • 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指的是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

  • 耕读传家

    母亲的身体恢复的一天比一天好,目前可以自己翻身,自己吃饭,天气好的时候,我可以用轮椅推她到江边看看风景。但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耕读传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qot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