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线上画展艺术时间
艺术大家——程振国先生绘画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艺术大家——程振国先生绘画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作者: 艺术时间ArtTime | 来源:发表于2017-11-12 19:13 被阅读3次
    听松图 68x68 2014

    艺术心语

    程振国先生每作画,凝神静思,将山川风貌和个人精神交融媾和,达到物我一体,然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进退裕如。画成,读者叫绝。品读他的艺术作品,总的感觉是,石老树壮、草木华滋、层峦叠嶂、体势恢弘、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是大心胸、大境界画的大山大水,体现的是一种大格局、大气魄。

    程振国老师简历

    程振国, 山东临朐人,1946年2月出生。

    从师梁树年、郭北峦、白雪石先生专攻山水。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中国画学会副会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友联画院画家。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曾在中国美术馆、国家画院美术馆、北京画院美术馆、当代美术馆、荣宝斋、兰州秋田美术馆举办个展和联展。在美国洛杉矶、旧金山、新加坡、日本举办个人展和联展,出版多部画集。中国美术馆和多家艺术馆、博物馆收藏多幅作品。

    1997年为皇苑大酒店创作巨幅长城(15米x1.2米)《燕山叠翠》。

    1997年为外交部,驻美国领事馆,驻蒙古大使馆,外交学会创作多幅作品。

    1998年为北京市政府创作大幅(3.6米x1.6米)《漓江霁雨》、《长城》、《黄山》、《湘西》等多幅作品。

    1998年香港回归一周年,文化部组织十位画家参与创作巨幅山水(12米x4米)《锦绣中华》。赠香港特区政府。

    1999年澳门回归,北京美协组织集体创作巨卷(99米x0.99米)《江山万里图》。赠澳门特区政府。创作此卷历时一年,担任创作委员会委员,主创人员。此卷获北京文学艺术奖。

    1999年为八一大楼创作大幅漓江(5米x2.4米)梁树年先生为此画题写《漓江秀色》。

    2003年为京西宾馆创作巨幅三峡(8.5米x3.2米)《江山揽胜图》。

    2003年为京西宾馆创作大幅(8.5米x1米)《黔东风情》。

    2004年北京文联、市美协组织参与创作巨卷(55米x2米)《新北京盛景图》。获北京市美术优秀奖。

    2005年为中国驻泰国使馆创作巨幅长城(6.5米x4.5米)《江山胜景图》。

    2005年为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创作巨幅长城(3.25米x2.25米)《观奇燕山图》。

    2006年为统战部创作巨幅黄山(7米x2米)《观奇黄山图》。

    2006年为中国驻埃及使馆创作巨幅漓江(5米x2.4米)《漓江胜境图》。

    2006年为中南海国务院创作巨幅黄山(7.6米x2米)《千岩竞秀图》。

    2007年为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创作巨幅(8米x3.2米)《壮丽山河图》。

    2007年为中央办公厅金台饭店创作巨幅(8米x3米)《大好河山》。

    2007年为中国驻蒙古使馆创作巨幅(5米x3米)《黄山烟云》。

    2008年为中国驻美国使馆创作大幅三峡(4.5米x1米)《峡江一路云》。

    2009年为中国驻美国使馆创作巨幅(5.6米x2.1米)《锦绣江山》。

    2010年为外交部会见厅创作巨幅(5米x1.6米)《黄山烟云》。

    2011年为军事科学院会见厅创作巨幅(7米x2.7米)《锦绣山河》。2012年为公安部创作巨幅(6.6米x2.6米)《长城永固图》。

    2012年为北京市政府宽沟招待所创作巨幅(9.5米x4.1米)《云横雄风》。

    2013年为中国驻美国使馆创作大幅(2.4米x0.85米)《烟树栖息处》。

    2014年为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创作大幅(2米x1.3米)《山水》。

    2014年为北京AEPC会议中心创作巨幅(6.8米x2.1米)《黄山烟云图》。

    2014年为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创作巨幅(4.5米x1.9米)《黄山积云图》。

    2014年为中国驻韩国使馆创作巨幅(3米x1.9米)《雨后漓江图》。

    2015年为人民大会堂宁夏厅创作巨幅(与张复兴合作)(6.7米x2.7米)《六盘雄姿》。

    2016年为中国驻马拉维使馆创作巨幅(6米x1.5米)《江山揽胜图》。

    程振国先生绘画艺术风格及其成因(节选)

    文/朱留心(文化部十一五美术思潮课题硏究员,美术评论家)

    黄山积云图 450x190 2014 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

    程振国先生每作画,凝神静思,将山川风貌和个人精神交融媾和,达到物我一体,然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进退裕如。画成,读者叫绝。品读他的艺术作品,总的感觉是,石老树壮、草木华滋、层峦叠嶂、体势恢弘、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是大心胸、大境界画的大山大水,体现的是一种大格局、大气魄。程振国绘画表现的内容有两个层面,山河的巨丽是其第一个层面,这个层面给人以爽心悦目之感,是人类理想的精神家园,可观、可居、可游。第二个层面是画中透露出来摄人心魄的魅力,非仔细品味,难以得到。画中老屋历尽沧桑、古树几经风雨,那屋、那树,那石,斑斑驳驳刻着中华文明,记载着中华文化,透露出中国人骨子里的坚强和厚道,张扬着中华民族的志气和精神。两个层面互为表里,因融入了丰富的物象而使画显得充实而有生活宽度,因融入了丰厚的文化含量使画显得有品位和深度,因融入了深刻的社会生活感受而显得有艺术感染力和思想高度。这些表现内容被巧妙地营构在一个结构严谨而又空灵的宏阔格局之中。构成了一个有强烈个人风格的表现形式。这种形式特点鲜明而富有创造性。

    峡江烟云图 700x270 2009 国务院管理局

    “夫象物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语见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程振国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所体现的唯美、健康、愉悦的目的,最终是靠用笔墨书写来完成的。所以,解读和赏析他的绘画艺术作品,必须了解其用笔、用墨之技巧。

    溪山秋霁图 136x68 2013

    在此先论其用笔。

    他绘画中的点线面是在一定艺术构成的理念下,将书写中的骨法用笔化为中锋、侧锋、散锋等不同的书写方式,通过转折、顿挫、提按、轻重、缓急、拙巧、枯涩等一些优美的笔触穿插交错,编织成一个个有生命的物象,然后用富有情绪化的点线将艺术构思物化为墨象,进尔组合成一幅幅气韵生动的画面,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人文情怀,又把自己绘画构成形态的思维法则支撑起来。他的画中,作为物象的支撑线显得圆润、厚重,如曲铁盘扭,显示出具有壮美的力度,散发出精神的光芒。而用于勾勒物象阴阳面的皴线则灵动多姿,或长或短、或粗或细、或伸展到一拓直下,或凝练成戛然而止。这些线条的力度、方向变化,是完全根据物象表现的要求,在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情况下进行,无多余之笔,亦无不足之处。浑然天成,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文)。这种用笔使画中山石的纹理皴得细腻复杂。既平添了画面的内涵和观赏的价值,又融入了自己丰富的情感。从技法上说,仪态万方的山石肌理和概括简洁的山石轮廓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繁简相得益彰,不仅体现了用笔之妙,也增加了画的情趣。

    乌江晴 136x68 2013

    从他的用笔中可见他经过了长期的锤炼,找到了一种超越一般想象力的形式语言,从而把需要表达内容向完美性接近。他在谈到自己用笔的体会时说:“——在视觉审美形式中,线是强调物象形态轮廓的必要手段,其后是强化物体内的层次,根据物体形态的变化组织线条或左或右纵或横,强调它的体积感、空间感、节奏感。中国画的线并非漫无目的地组合与排列,它不但承载着自然形态的重新组合与重新认识,亦饱含画家丰富想象力和情感的注入,充分体现‘骨法用笔、应物象形’内涵的感染力。”(见程振国文《山水画创作析谈》)由此语可见,他的用笔不是信手捻来,而是在一定的法度之下的自由挥洒。

    云上松杪 136x68 2013

    程振国的绘画中所体现的质感得力于用笔,而画面墨气淋漓、温润华滋则得力于用水用墨。

    在绘画过程中,他根据物象审美的不同取向,分别使用蘸墨、破墨、积墨、泼墨诸方法,使浓淡干湿呈现不同的形态、力度、气势,受绘画过程中的情绪所牵动,但又为理法而约束。使神采生于笔下,洋溢于画面。从而达到图画江山,愉人心目的目的。他用墨没有固定的程式,全凭对表现对象的感性把握,这种把握是抽象的。正如他自己认为的那样:“使画中的形象不同于大自然的形象,……用墨的浓淡干湿焦,营造出符合视觉的气氛,实际是运用抽象的过程来完成的。”(见程振国文《山水画创作析谈》)。

    云轻处处山 68x68 2012

    程振国的绘画艺术成就斐然,为画坛所瞩目。悬挂于人民大会堂、中央办公厅、京西宾馆、中央电视台、国务院、中央军委八一大楼以及中国驻外使馆的多幅代表国家艺术形象的巨制,中外读者好评如潮,既显示了他非凡的艺术才华、代表着他绘画的艺术地位,也为国家争光、显示了中华绘画艺术这一古老的历史文化所迸射的无穷魅力。

    锦绣江山 560x200 2009 中国驻美国使馆

    程振国绘画艺术成就的取得,首先得益于他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和继承。

    他不仅醉心于传统,并且对传统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他认为“传统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动力。” “艺术向传统回归,不是倒退,它是一种前进、一种发展。所以,中国画不是不求变,更不是食古不化,它的变化从不以否定自己的传统为代价,”这种声音,代表了当代人对传统的正确认识。代表了弘扬民族精神的一种志气。正因为有如此远见,他对传统下足功夫,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千方百计地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在传统中和古人对话,寻求启迪自己的艺术语言。所以,他的画虽然独具面目,但却不偏离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道。是在传统老树的根脉上茁壮成长起来的新枝,是传统的精神和个性化的创造竞相迸发的结果。

    听于源泉而乐水也 60x20 2015

    程振国虽重传统,但同时主张从其他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精华。他正视目前多种文化相互激荡、多元化艺术形式共存下的文化碰撞,在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法则规律与当代人环境共融的观念下,寻找一个新的整合点。因此,他的画接纳了外来的元素并将其化解为自己的语言,丰富了自己的绘画程式和表现手法。

    伴窗泉声 136x68 2011

    程振国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一手伸向传统的同时,一手伸向了生活,他用师造化的生活体验,来不断地纯化和提炼自己的笔墨语言。他认为“对前人的认识研究只停滞在画迹方面是狭隘的,必须从中过度到深入意识中探求其思维方式,所派生出如何用现代人的意识思考符合当今时代的艺术语言。……站在这一高度再认识大自然,理解大自然,从中可以感悟到无穷无尽的富有灵性的图式。”他正是在走进大自然的过程中,才看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或雄浑旷达,或恬淡静穆,或劲峭奇峻,或空灵缥缈。在对自然呈现的审美形式中,从中体会到造化之意和境,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思索着如何用中国画特有的笔墨表现形式将其淋漓尽致的表现。

    艺术之创造,本源于生活,他对自然状物的观察,由于站在了一个不同常人的视角,寻找到了一个更符合人性化的元素,因此从中得到感悟自然存在的造化之美。他在师法自然中,培养了个人的情感,在和自然的对话中,觉得山川那种博大气象和浩然胸襟,正是替自己代言,而自己也有一种为山川代言的强烈责任感。经过一番追求和探索,将自己魂牵梦绕的自然之美化为高于自然的笔墨之象,并从中感悟到造化之理。进而将这种感悟引伸到风格的确立,使之成为一种厚积薄发的自然流露,成为一种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

    可听潺湲 60x20 2015

    程振国的笔墨沉静,则又是他心态的折射。心静则笔墨静。他认为:“纯净是自然的本性,只有当心灵回归平静时才能在安然中与自然的真实性贴近,才能去掉心中的不安躁气,心境坦然而情自出,心手相应,下笔流畅,顺其自然,静则易思,思则生智,智终使内外美合而为一,达则至美,艺术家真正的开悟,就是认识自己、肯定自己、找回自己,完成生命的觉醒。”这是经验之谈,也是他自己艺术创作时的真实写照。生活中的程振国为人朴实宽厚、淡薄名利。他默默地离开喧嚣的人群,离开所谓的艺术捷径,去做一般人不愿意做的基本功。多年来,他踏踏实实地在艺术的道路上磨砺,一步一个脚印,没有一举成名的奢想,更没有哗众取宠的做秀;没有浮躁的笔墨取巧,没有故弄玄虚的市场炒作。面对诸多诱惑,他心静如水,只在自己艺术的田野里耕耘,从不探头羡看他山之玉。

    清音图 68x68 2011 云横雄峰图 950x410 2012 北京市政府 克罗地亚老城 68x68 2014 大红枣 60x20 2015 山村 68x68 2012 伴窗鸣泉 68x46 2014 山水 38x38 2015 伴居泉声68x68 2011 太行高 245x126 2015 山村寂寥 68x68 2012 绿树连村处 68x68 2012 陕北 60x20 2015 隔山山始高 136x68 2012 隔江老屋 68x68 2003 雨中龚滩 136x68 2009 雨歇图 60x20 2015 青岛游 136x68 2013 榕阴图 68x68 2010 晴云半山生 38x38 2015 或居此寻幽时 68x68 2012 霏之春雨 68x68 2007 怒江路上 68x68 200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大家——程振国先生绘画艺术风格及其成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lo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