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站桩养生
站桩养生修行,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站桩养生修行,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作者: 天山客 | 来源:发表于2020-05-09 12:59 被阅读0次

最近重读《坛经》——六祖惠能的语录与传记,是汉传佛教典籍里,中国人著的唯一能称为经的。

任何事,都是由简入繁的,特别是现代工业文明后,各种科学知识不断发展,起来越繁琐,科学即分科之学,越分越细。

现代社会一个人出生后,从幼儿园起,就要接受竞争 ,开始早教,然后6岁上学,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硕士3年,博士3年,这样的人生模式,人从众,居然没人能抗拒得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追求功名利禄,换来种种烦恼,然后一辈子就这样过了。

六祖惠能生活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经历确实异于常人,首先是不识字,天赋秉异,闻《金刚经》大悟,然后到湖北黄梅学佛,在寺庙里做伙夫,偶然机缘传了五祖衣钵。后来又为避祸与求生,回老家新兴,在山上当了15年猎人,想到不能终此一生,要出山传法,后来遇到伯乐,正式出家,光大传法。

佛教距唐代,已经流传了上千年,离最初的佛法早已面目全非,由简入繁,一般学佛修行之人根本体会不到佛法无边,大都在浩瀚的典籍里面打转转。

六祖能化腐朽为神奇,重振禅宗,多亏了他不识字,如果也从小看了很多书,可能也就出不来了,大概率会像神秀那样,相信人生修行,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当然,六祖评判,说神秀传的法已经是上乘佛法了,需要上根器才能学,不过自己传的法是上上乘佛法,非上上根器不可学的。

所谓“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些体会如果换到练功的境界,神秀还是有招,还是套路的阶段,六祖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为而无不为的阶段。虽不识字,有多个前来请教的和尚,读了上千遍的佛经,还是不能完全领会真义,经过六祖分析指导,一下就开悟,然后融会贯通,所以,真正的修行学佛,如果只是看经,没有切身体悟,是很难证悟,达到智慧彼岸的。

所以,有说法是,修行需要法道侣财条件齐备,才可能学出来,才能达到一定境界。

而法道侣财,也有内外之分,总的来说,机缘巧合要具备,德行要具备,这样才能势如破竹,达到大彻大悟,也可比喻成去矿留金,点石成金。

说来容易 ,做到难,现在人真的还要像神秀说的那样,时时勤拂拭,只求耕耘,不问收获,不然,也容易落入妄想阶段的。

站桩,瑜珈,气功,围棋,特别是修行,大都是这样,需要身体力行,有兴趣爱好,还要有悟性,更需要明白人引路指点。

再往实用方面说,凡是艺术类的东西,与科学是有不同之处的,科学与艺术,类似人的左脑与右脑,记忆与灵感,意识与潜意识,面包与爱情,现实与理想,把握好分寸,及时切换角色,很多时候是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有悟性,经过,体验过,也就可以了,想留,也留不下,但这种经历已经融入生命,不可磨灭,需要的时候,随时可回味,不迷失方向,这就很好了。

相关文章

  • 站桩养生修行,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最近重读《坛经》——六祖惠能的语录与传记,是汉传佛教典籍里,中国人著的唯一能称为经的。 任何事,都是由简入繁的,特...

  • 喜欢的诗

    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

  • 佛系诗句赏析

    1.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神秀大师《修行偈颂》 神秀是...

  • 今夜,要写下一个字

    你好,清尘。 取自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硬笔临帖兰亭序

    大学书法作业,基础薄弱,望多指教。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微笑吧,不要让人生输了心情

    身是菩提树,心若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 有我

    身似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 知行合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 尘世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吾本一介凡夫俗子,做到勤拂拭勿惹尘埃,便是知本分……若是佛心那便是...

  •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少年时读六祖坛经,看到神秀和尚所写“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与慧能六祖所写“菩提本无树,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站桩养生修行,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mhn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