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对于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都是个被重视到骨子里的大节日。
在29岁前,年于我而言,虽不像父母长辈说的已经远不如他们童年时光那样有年味,但却是充满忙碌、欢喜、团聚和满满仪式感的日子!
因为妈妈的生日是冬月,也就是我们说的阴历十一月,而弟弟的生日则是阴历腊月初四。对于别人来说,可能过了腊八就是年,但于我家而言,从妈妈过生日开始,就已经慢慢的喜庆起来,有那么一丝丝的盼望。
妈妈的生日和老姨家的弟弟是同一天,老姨特别疼我和我弟,亲戚走的也特近,基本每周都聚一次的那种。从老姨生完孩子后,一过生日肯定都是两家聚在一起,再加上好多舅舅舅妈,满满一大家子,就有过年那味儿了!而我弟过完生日没几日就是腊八,也就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的确喝完腊八粥,吃完腊八蒜,感觉日子过得特别快!
在还上学的时候,妈妈过生日、期末考试、弟弟过生日、放假、元旦,这几件大事儿总是接踵而来,每天都好有盼头的在过,最高兴的就是每晚撕日历的“神圣”时刻,我和弟弟总是抢着来,期待着过各种节日。因为这些节日过完就正八经开始准备过年了。
在还没毕业工作的那些年,渐渐我和弟弟都大了,寒假放假我和弟弟就在家准备过节,忙着列单子准备过年需要的东西,忙着扫尘收拾卫生。我擦玻璃他打下手,我拆被套床单窗帘,他负责看着洗衣机然后晾衣服,商量着过节需要的东西然后列单子……日子就在刚才说的那些“节日”中,伴着商量、争论、嬉笑飞快的过着!
当然了,我工作后,弟弟也上了大学,他寒假回家后,每每到了这段时间,我家还是充斥着热闹,只是换成了我下班后以及周末的时光!
快过年了,我们单位总是放假很早,一般从腊月二十三下班后,就开始放假了!特别喜欢下班后去超市买糖瓜、芝麻糖回家,晚上全家人一起吃着水果,吃着糖,感觉好像真的灶王爷会给我家说好话,特别有过年甜甜的气氛!
二十四开始,我和弟弟就摆脱只有周末才能抽时间扫卫生的“窘境”。正好在“二十四,扫房子”这天,开始彻底大扫除!擦玻璃,扫灰尘,擦家具,洗东西……
忙忙碌碌一直到二十六二十七,爸爸妈妈也开始放假了,全家一起拿着列的单子开车去早市儿、商超、花鸟鱼市场买东西,四个人在外逛个大半天,置办了一车的年货,浩浩荡荡的拎着一堆年货来回搬好几趟回家。
从二十八开始把面发,走油就要被妈妈提上日程的!我和我弟从来都自告奋勇一直在厨房帮着妈妈忙来忙去,拌拌嘴说说笑问问那的,时不时的还偷吃妈妈炸好的鱼、虾仁、丸子、藕夹、面果子。两个人偷吃完还要拿着喂爸爸一口,妈妈就看着我们笑笑说,“味道怎么样呀,好不好吃,要不要再加点什么呀”。
就这样伴着食物的香气,走到了二十九。好奇怪,在这期间,脾气再急的人都充斥着喜气,最怕麻烦的人也不惧年前的琐碎。年前就是这样的,每天都琐琐碎碎,感觉好多事情但却又不觉厌烦只觉高兴,后来才知道,也许这就叫做幸福。
为什么婚后的年于我而言渐渐没有了年味呢?可能失去的不是年味,而是在家中爸爸妈妈的宠爱,弟弟的陪伴,家庭的参与感,准备过节的成就感,以及最重要的过年的幸福感和陪伴!
婚前经常和老公一起幻想着婚后的幸福生活,过年两大家子在一起过年。老公家过年人很多,叔叔从没结婚开始就一起过年了,结婚后也没变,只是带回来婶婶生了个妹妹。而且姑姑和姑父在姑父父母家吃完半夜饺子(说是半夜其实也就十点多,因为姑父家长辈年纪太大,熬不了夜,所以吃的早,吃完收拾好家,长辈就睡觉了),总是会领着孩子来一起热闹到凌晨。
结婚前我和老公想的太美好,以至于忽视了双方父母对于年俗年礼的守旧,他们固守着这样的“仪式感”,大到过年的地方,封门的时间,回门的时辰,小到年里的一些讲究……所以结婚后的过年于我老公而言多了个我,于我而言却失了整个家。
其实自己有了小家后很幸福,和老公有着自己的一片领地,可以任意折腾任意布置,帅性的在自己的小家里“作威作福”。公公婆婆对我也特别好,很理解很大方,家里的叔叔婶婶姑姑姑父对我也不错,妹妹弟弟都很合得来。和这么一大家子亲戚一起过年是幸福的。
但是每到过年的时候心里还是怅然若失,知道再也回不去了。有一种干啥都提不起劲儿的感觉。打扫卫生的时候,会想念和弟弟的相处;置备年货的时候,会想念和家人一起逛街的情景;走油蒸馒头的时候,会想念家里的厨房……
我突然很想哭,因为渐渐失去的那些“年味”,再没办法拥抱曾经我记忆里的那些温暖!渐渐的我懂得了长辈们对于年味的感觉,他们是不是也失去了这些温暖呢?也许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吧,我失去的不单单是“年味”,更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和父母对于未出阁的我的那份宠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