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身边人在传阅着《每一天梦想练习》一书。听大家聊书里的周小顺如何从一个路边宵夜摊小贩的儿子逆袭为华尔街金融投资家;听大家说一个学渣又如何成为中国知名星空摄影师……我的朋友们虽然平时也很爱读书,但能多次把一本书挂在嘴边还是少有的,于是,我也忍不住拿来读。
读罢,脑子里满是“逆袭”二字,在我看来,用这个词就已大致概括本书的主旨。因为不管书里众多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与成长环境,后来大都有了很大的逆袭。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心灵鸡汤嘛,不读也罢。但作者讲诉这些有逻辑,有意义的身边故事,是能引起众多读者共鸣的,她不是在喊口号劝你逆袭,只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你:这世界上原本无比平凡的人是怎样艰辛逆袭,让人生不再平淡的。什么是逆袭?它并非很神秘,让常人难以触及的东西。在我看来,凡是达到自我或旁人认为我无法企及的高度,就可以称为逆袭。一次次小小的逆袭相叠加,说不定就会成就大逆袭。
我记得《见识》一书也提到过的一个观点,内容大致如下:如果把人所在的层次分为100层,金字塔尖的是第1层,最底下为100层,不管他在30层还是40层,哪怕他的一生只是在父辈的基础上只上升了几层,也是一个小逆袭了。
逆袭听来让人热血沸腾,但我们知道逆袭成功只是少数,而经过两代人的不懈努力也只能上升一两个层次的逆袭,已经算是成功的人生,所以大逆袭根本不可能成为常态。逆袭和一个人成长背景,环境,能力,心态,见识,眼界,朋友圈等有很大关系,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个人的见识,眼界与努力。
像我这样长于农村,学历也不高的80后,无法要求祖辈父辈给我更多的帮助,而我也相信,他们已经把自己所能给的全都给了我,所以我能做的唯有靠自己争取,一点一点地改变生活。不过换个角度想,现在我做了父母,又恰好生活在一个较为公平的时代,如果在自己身上拼一些,让自己这辈子能上升一个到两个层次,完成小小逆袭,就能给孩子更开阔的眼界,那么,孩子在这个基础上再付出全力,逆袭起来似乎就稍微会容易那么一点儿。
想起我的80后好友L。她在一个小乡村长大,这个小乡村远离五线城市B城70多公里,她的父母只有她们姐妹两个孩子。那个年代,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要是哪一家没有儿子是不淡定的。L说在她们村更是要被人看不起,她父母就是在村里人的不屑与嘲讽中,咬紧牙关送她们姐妹俩读至本科毕业的。
L每每谈及父母,都特别感激他们在艰难的生活中,在看着村里和她同龄的孩子大多数初中毕业就帮家里干活挣钱的情况下,仍鼓励她们姐妹俩读书,用读书走出乡村,用知识改变命运的一切。后来,受父母的影响,发奋苦读,她考上了医科大学,在B城成为了一名副主任医师;妹妹学了金融,在南宁市区一家银行工作。现在,她们都找到了和她们同样优秀的另一半,孩子也在更好的城市接受着更好的教育。她说,她逆袭了,她们家逆袭了!而这一切源于她们父母的眼界和姐们俩为逆袭的全力以赴。
身边还有类似逆袭经历的朋友,但也有呈倒退发展趋势的人。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人人都有往前冲的机会。倒退路上不缺人,逆袭路上不拥堵,何去何从?我想,聪明的你早已有了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4506443/df8bd9e6c52f5677.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