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
这个瘦小女孩身上,
哪根骨头藏着黄金?
我们之前说了《简爱》其实是本教育小说,作者带我们游览主人公的五站人生旅途。在每个站点我们都发现了简爱身上那么一点与众不同,可是你似乎还是没摸到简爱到底可爱在哪里,那么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瘦小女孩身上,到底哪根骨头藏着黄金。
你觉得简爱是个什么样性格的姑娘呢?
在前面,我们跟随简爱的人生旅途,知道简爱为了独立所做的许多努力。她是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愿望的?我觉得,在这过程中,读书、受教育、创造自我价值是她最后得到幸福的很大原因。
有这么一个细节,从小说的开始到结尾,简爱一有空就捧着书本阅读,她这样如饥似渴地读书也传达给了我们,特别是青年人很多东西: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多读点书吧。简爱读过班扬的《天路历程》、理查森的《帕米拉》、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等文学作品和有关自然的书籍,这些故事给了身处逆境的简爱一种力量,增强了她的想象力,在她眼前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在她的内心里,她感悟到了与现实不一样的生命,火一样的情感。她认为,教育能使一个她那样子平凡甚至底层的女孩子取得自由,成为一个社会上受人尊敬的女子。她在学校学到的技艺给了她自信,艺术也给了她无穷的乐趣。她绘画的天分使罗切斯特先生和别的女孩子感到十分惊讶。
从以上能看出来什么呢?那就是教育使她增长知识,艺术使她得到自信,但她觉得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一种力量,是什么?就是她觉得应该通过反抗来实现自我的价值。在小说开头,她形容自己为“反抗的奴隶”,在整部小说中,她一直对企图阻碍她取得幸福的力量进行抗衡。
她敢公开驳斥里德太太对她的污蔑,她拒绝成为罗切斯特先生的情妇,她让圣约翰娶她为妻的愿望成为泡影。当她爱上罗切斯特先生的时候,她打破了阶级的界限,认为家庭教师应该和主人平等相待,女人和男人礼貌交往,公平协商,和谐共处。
这些全都是简爱让读者喜欢的与众不同之处。她以自己行动,力求为英国女人树立一个榜样,以坦率、诚挚、朴素大方的形象表现自己。夏洛蒂在一百多年前塑造的简爱这个形象,你要是对现在影视剧比较关注的话,就知道她依然是当今最流行的“女主人设”。
我们再往深里说一点,简爱性格形成的过程,还表现出来一种社会责任和精神力量的平衡。小说里,简爱常被形容成“小顽童”,“小精灵”,她幼小的心灵中充满幻想。
还有一个比较“玄学”的设定,就是她的头脑时不时会被超自然的力量所左右,能预感到未来所发生的事情。从盖茨海德到罗伍德学校,从桑菲尔德到荒地,从荒地到芬丁,许多事情似乎都在她的预料之中,或在冥冥中她能悟到事情的来临。为什么作者要为简爱设计一个这样很不现实的特异功能?我后面也会给你讲解。
再说回很多人比较关心的话题,读者常说《简爱》是一部爱情小说,而且是一部伟大的爱情小说,此话怎讲呢,怎么还到伟大的程度了?
这主要是因为简爱和罗切斯特曲折而又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的男女。
桑菲尔德府既是简爱情窦初开的沃土,又是她爱情遭到沉重打击的伤心地。
在写简爱爱情经历的过程中,夏洛蒂用了一个传统而又有效的“三角恋情节”,通过这种安排,小说家在证明简爱择偶的合理性,以及在这选择背后所折射出的道德力量,就会更令人信服。在中外许多有关爱情的经典文学作品中,三角恋情节被反复使用,结构虽然简单,但的确有效,比如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简爱从罗伍德学校退职后,在桑菲尔德府的罗切斯特家得到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去时主人不在家。一天晚上, 她和罗切斯特先生相遇,他骑着马,披着黑色的斗篷,疾驰而来。不似奥斯汀笔下那些温文尔雅的绅士,他放荡不羁,饱经风霜但充满激情。他类似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笔下的人物,来自于十八世纪的哥特式小说。
哥特式文学源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兴盛于维多利亚时代,内容多以幽灵、凶杀、乱伦、死亡等为主,属于恐怖文学一类。这类文学多和哥特式建筑有联系,如教堂和城堡以及其中的暗道、地牢、阁楼等,神秘、恐怖、超自然、鬼魂、癫狂则是哥特文学的主要元素。
勃朗特姐妹都喜欢读拜伦,喜欢哥特式的氛围,盖茨海德府的红房间和桑菲尔德府的建筑都充满了哥特气氛。罗切斯特从马背上掉下来,简爱上前帮他。因为他不帅,简爱愿意和他说话,她觉得很自在,要是他是位漂亮英俊的年轻绅士,简爱就会避而远之。简爱对他的观察和评价就透露了简爱选择伴侣的想法。
罗切斯特迅速地起身,他注意到了简爱,很快就给她下命令,他是一个强大的,有支配力的人。日后在和罗切斯特的接触中,简爱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注意他的谈吐以及他和周围人的交往,她先是注意到了英格拉姆小姐,一个漂亮的,表面光鲜的富家小姐,这就是罗切斯特想娶得女人。
于是简爱—英格拉姆—罗切斯特就形成了一个三角关系,罗切斯特必须在两个女人之间做出抉择。其实三个人都在互相进行比较,想做出选择,简爱既发现了罗切斯特的魅力,也发现了英格拉姆的致命弱点:她好卖弄,不真诚,头脑浮浅,心灵天生贫瘠,缺乏教养,没有独创性。不知道同情和怜悯,身上丝毫没有温柔和真诚。
简爱同时也向罗切斯特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就是小说中非常有名的一段话,简爱在此直抒胸臆,慷慨激昂,表达了自己的自尊,自爱和追求平等的决心。这席话深深地震撼了罗切斯特:
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我觉得这段话简直绝了。就算拿到现在,也足以震撼人心。
当罗切斯特看到简爱的时候,他发现她身上有一些不同的东西,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其他可能性。这是一个有与别的女人不同价值观的家庭教师,她身上有一些非常吸引人的特质。对他来说简爱所代表的是一种道德的表里如一、一种整体感,他在生活中还没有遇见过。他碰到过很多女人,其中的许多人都是很肤浅的,例如漂亮的英格拉姆小姐。
在传统的小说中,英格拉姆小姐应该是女主角, 但她在这部小说中是配角,简爱是女主角,英格拉姆小姐被撇到了一边。所有这类女人都想嫁给罗切斯特。但是他所要寻找的是他在简爱身上看到的那种叛逆倔强的品质,它感染并征服了罗切斯特。
简爱开始时对罗切斯特的表白感到不知所措, 也有些疑惑。但是她最终决定奋不顾身,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与罗切斯特结婚,但美好的瞬间立即被突如其来的真相击的粉碎。
哥特式建筑里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作者夏洛蒂也一直在赋予情节很多意想不到的悬念,我们继续看。
阁楼上疯女人的出现又构成了新的三角恋关系。当简爱和罗切斯特的婚礼进行到关键时刻,后面传来了一个声音: “是的,他已经结婚了。”这是罗切斯特的妻子柏莎的兄弟梅森,他从西印度群岛赶到婚礼现场进行阻止。
简爱被这事搞糊涂了,但罗切斯特仍然想娶她,因为她与众不同。罗切斯特认为简爱会救他于水火之中,会答应成为他的情妇。简爱却抵挡住了这个男人的诱惑和无理要求,最后拒绝了他。她拒绝的掷地有声,罗切斯特对她说:“如果你不同意做我的情妇, 你让我绝望。不管怎样, 你是谁?你只是个家庭教师。我会让你富有”等等。
到这里,按照咱们现在人的思维来看,就是男主开始从感情上套不住女主,就要砸钱了。往往我们看到这里,对男主是不是一下子就讨厌起来。
不过回到那个时候,一般女人估计就心软了。可是简爱不为之所动,仍然倔强地回答: “我关心自己,我越关心自己,就越尊重自己,我必遵守上帝所赐的律法”。简爱在这里捍卫和保护的是她自己的道德底线,是原则,是人格的完整。罗切斯特要求简爱打破婚姻的法律,做他的情妇,这是简爱不可能接受的,如果这样的话,自己就会像英格拉姆小姐一样肤浅。
简爱毫不犹豫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府,离开了她所爱的人。她在荒野中漫无目标地走着,身无分文,饥肠辘辘,死神似乎就在眼前。最终,简爱在一个小屋前昏倒了,里佛斯姐妹和她们当牧师的哥哥圣约翰将她收留。
到这里,简爱生命中另一个阶段另一个男人出现了。
圣约翰是走近简爱的另一个维多利亚时代的男人,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年轻,身材好。他的脸廓完美、长着一个笔直的古典式鼻子,一张十足雅典人的嘴和下巴。他的眼睛又大又蓝,长着棕色的睫毛,高高的额头跟象牙一般苍白,额头上不经意披下了几绺金色的头发。
和以往一样,每当简爱遇见一个陌生的男子,总要默默地观察他的神情、举动、说话含义。她擅长写生,很容易勾勒出一个人的特征,并由此去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和罗切斯特不同,圣约翰冷峻,执拗。他那古希腊雕塑般的美男子的脸庞和罗切斯特饱经风霜的脸面形成强烈反差。
尽管圣约翰接近完美,简爱却在他平静的外表下发现一种心神不定和急切,他的矜持和沉思展现了他的双重人格,他对基督教炽热的信仰并未给他带来心灵的宁静和慰藉。两个男人,罗切斯特一直在释放情感,而圣约翰则在压制情感。
圣约翰发现简爱的那一天,他身上满是积雪,在暴风雪中穿过荒原,这个白色的身影注视着简爱。因为个子矮小,简爱习惯往上看:这是个白色的身影,不是黑色的柱子。她脑海中浮现出了黑色柱子,白色身影双双伫立的画面。黑色的是罗切斯特先生,代表着激情和欲望;白色的是圣约翰牧师, 代表着灵性和宗教。一黑一白,对比鲜明。
一边是火,一边是冰,一个新的三角又形成了。
圣约翰也想娶简爱。为什么?因为他要去印度传教,需要一个帮手。简爱说“我会和你一起,做你的帮手。”“不”他说“你必须嫁给我,你必须和我结成一条永恒的钮带,我必须控制你。”男性的傲慢再次出现,简爱又一次抗拒了。
以前拒绝罗切斯特是因为他追求的是激情而不合法的关系,在这里,圣约翰要的是一个非常正统的传统婚姻,却不在乎任何情感和爱。所以第一种关系是有激情但不合法,另一种关系合法但没有感情。
简爱终于意识到,虽然圣约翰是一个牧师,但是他也有一个巨大的弱点:骄傲。他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代表,他总说一句话“我代表上帝说话”。他缺少的是基督徒的谦卑,但他却要简爱学会谦卑。简爱审视人的方式是安静地听别人讲,特别是那些高傲的男人讲的一些阔论。正如我们看到的,她发现了罗切斯特的弱点,就是想毁坏道德来换取幸福。
圣约翰这个男人还和她讲大道理,告诉她必须做什么,她在最后一次听圣约翰讲道理时觉得,他是一个很骄傲的人。
"我代表上帝说话。你必须嫁给我, 成为我的仆人。”
“上帝和大自然要你做一个传教士的妻子,他们给予你的不是肉体上的能力,而是精神上的禀赋。”
在这关键时刻,简爱几乎要屈从于圣约翰了。这样做也许她的问题会迎刃而解。
圣约翰说, "上帝赐予你力量",此话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他不说 "嫁给我是因为我爱你" 他说的是 "上帝说你必须嫁给我”。此时圣约翰看着她,他预感简爱会同意。听了这些话,简爱心里产生了强大的宗教冲动:停止与他的斗争,融入他的意志洪流, 进入他存在的港湾,失去自我。
但就在这时,她突然听到了一个声音,一个超自然的声音在呼唤她,让她瞬间清醒:“简!简!简!”随后便什么也听不到了。
这个呼唤声是哪里来的?是简爱的幻听吗?
故事到这里,采用了双线剧情推进,跟电视剧的镜头切换一样。简爱过去的爱人罗切斯特正在进行自我蜕变,在绝望中他呼喊着简爱,他需要她。他的呼唤声穿越30英里直达简爱内心。我只能说,小说在这里要强调的是真爱之间的一种心灵感应吧。
于是在这个关键时刻,简爱拒绝了圣约翰的要求。简爱所寻找的东西,一方面是激情,另一方面又是理性。她希望把罗切斯特的激情世界和圣约翰的理性世界结合起来,两者缺一不可。可是哪有这么好的事?于是作者干脆安排了一个火烧桑菲尔德府邸的场景:让疯女人放火点燃住宅,然后葬身火海,罗切斯特冲入大火救妻,烧成残废,罗切斯特算是完成他的自我救赎和蜕变。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夏洛蒂还是希望能有个更合理的里有把男主的人设给勾回来,让他在道德上至少恢复水准,又给了他一个再婚却不会被诟病的里有。
火灾后,罗切斯特获得重生,他现在是罗切斯特第二,他和简爱的婚姻障碍已经没有了。而简爱也回来了,不在乎他的残疾,还决定嫁给他,因为罗切斯特这个男人现在既有爱情又有理性,灵魂与肉体最终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简爱和罗切斯特的最终结合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仅是一场婚姻,它在简爱内心里建立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宗教,一种把自然与超自然、爱情与理性世界紧密结合起来的新宗教。最后其实是个童话故事的结局,男女主走向了新的生活,故事就此落下帷幕。
简爱的故事中,关于爱情的部分,用了俗套的三角恋情节在推进,把每一对恋人进行了比对,通过这种俗套中简爱表现的不俗套选择,来把简爱的魅力给写出来的。三角恋的设计在文学作品中是很常见的,只不过是表现的形式和作用不尽相同。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就使用了这种情节。伊丽莎白、威克汉姆、达西三人形成了一种三角恋关系,威克汉姆英俊潇洒, 而达西却非常冷漠。这部小说最初的名字是《初次的印象》,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知书达理的伊丽莎白却凭初次印象喜欢上了威克汉姆,而对达西产生了偏见。后来证明伊莉莎白对人的判断不准确,错怪了达西。奥斯汀是想以此告诫女孩子们,不要被男人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否则便会产生傲慢与偏见。
在夏洛蒂的妹妹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里,凯瑟琳、希斯克利夫、林顿也卷入了三角恋。凯瑟琳想得到一种精神世界和社会现实相统一的婚姻,在这里,希斯克利夫代表着一种精神上的寄托,而林顿则代表着社会现实。凯瑟琳无法得到全部,结果早早离开人世。
简爱的故事与她们的都有不同。她和罗切斯特以及圣约翰的关系有一种超自然和宗教的因素,读起来很有味道。
除了简爱的特立独行,作者在创造简爱这个形象时,我认为她还是加了点儿自己的小心思,让简爱变得更加奇特和可爱。夏洛蒂的笔下,简爱不是一个普通的女孩,而是具有某种超自然力量的小精灵和小仙女,这就是为什么她能感知罗切斯特的呼唤。另外,简爱自己发现无论是校长、还是罗切斯特和圣约翰,这些男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他们要别人谦卑,自己却做不到。
作者说:在一个层面上,我的小说是一部浪漫爱情小说,在另一个层面上,我的小说是对简爱的内心和心理戏剧性变化的探索。所以作者也承认,她在不断探索人物的成长性时,也忍不住给它添点浪漫色彩,让它从现实变得富有传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