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钱钟书与杨绛也是很早的事情,关于他们各自的书作也听过不止一次,但是从未读过他们那些作品。朋友圈常常有人转发关于杨绛的短文,关于她和钱钟书的故事,出于好奇,买来几本他们的书,静静的品读他们的人生。
这一本《我们仨》,是读杨绛的第一本,字数不多,不到两百页的一本书,装帧的很有质感,用着压着皱皱的牛皮纸,醒目的三个字“我们仨”,没有图案,没有说明,很明显的感觉到拿到手心里的岁月感。
日子平凡到琐碎
我曾以为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大家,原来都逃不过日子的琐碎。如果没有杨绛先生的那些文字,我想,他们也是这世上最平凡的一家三口,不会被人记住,也不会被人当作榜样去羡慕。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即使日子平常,也能从平淡的生活中记录那些细微的感动,然后借着那些点滴的暖,热爱着自己的生命。
谁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呢?你看,杨绛先生所到之处不都是风景吗?一个人走过的路,遇到的人,遇到的事,甚至是受过的苦,在她看来,都是值得回忆与书写的。一生曲曲折折,沟沟坎坎,原来那些才是生命真正的美妙之处。远方的风景固然很好,但是那些总归是生命之中最短暂的,唯一留下的是这一天,这一刻,我们在哪里,经历着什么样的事情,又陪伴着什么样的人。
读杨绛先生的这本书,像是听一位老者讲那些过去的事情,文字里没有华丽的修辞,每一句话都像是在讲诉生活场景中最常发生的事。许是那样的年代,造就了他们面对生活的颠沛流离时,用读书与写字才可以找到的心中的宁静,找到生命坚持的养料与居所。
相聚,相离,他们仨
这本书都是在讲钱钟书与杨绛,还有他们的女儿钱瑗三个人的故事。读到一些细节之时,总是能够想起自己也曾经历过的相似的场景。三个人,爸爸,妈妈,还有她。生活所迫还是时代因素,颠沛流离过不少地方,或近处的苏州,无锡,上海,或远处的巴黎,北京,那些所到之处,无论是心中所向往的,还是命运使然的小曲折,他们仨,总是有逃出纷繁世界的能力,怡然自得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常常在想,一个人能够遇到一个气味相投的人已是天大的祝福,何况是他们仨。相聚一起,彼此取暖,相离一世,也会隔世惦念。
一个真正有魅力的人,即使容颜不再,也会由衷的想要像她一样,平和,安静,不骄不躁的和爱的人过完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