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萌宠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深度剖析秦始皇算不算千古一帝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深度剖析秦始皇算不算千古一帝

作者: 07b027fb035f | 来源:发表于2020-09-02 21:01 被阅读0次

自三皇五帝以来,我国历史文化长达数千年之久,其中出现过数百位皇帝,有靠自己一点点打拼出来,也有出生在帝王家从数十个皇子中杀出来的,但能称得上“千古一帝”的少之又少,今天就来探讨一位在七国争雄的年代,一鼓作气扫灭六国,也是我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

从秦始皇到现在的两千多年来,关于秦始皇的说法各不相同,有人觉得他是千年不遇的帝王,也有人觉得他残暴不仁,是一名昏君!那么我们就简单的列举一下他一生的功过是非,看看他的成就与过错,在诸位的心中算不算千古一帝!


​首先说一下秦始皇的成就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力

并吞六国,统一华夏民族

秦始皇嬴政继承王位后,励精图治,耗费了十年时间扫灭了六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结束了战国时期战乱所带来的灾难!为民族的长期发展和稳固带来了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可以齐心协力地对付外来势力,防止匈奴趁乱之时进军中原!

若是没有及时的统一,长期的分裂战乱,则会很有可能引来外部势力的窥测,一旦让外族人民趁虚而入,便没有今天的雄鸡版图了,由此可见,秦始皇统一带来的影响力着实深远!


开创帝制,废除分封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秦始皇扫灭六国后,觉得王这个称号不足以彰显自己的功德,认为自己的殊勋大过三皇五帝,便取三皇五帝中的皇帝,自称始皇帝!

并且废除分封制,开创中央集权,使得我国不再被诸侯割据,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推动历史发展,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为了加强统一,秦始皇完成了文化和交通、经济、社会的统一。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尤其是书同文,中国面积巨大,人口众多,如果各个地区都用不同的字体,便实现不了文化的统一,有可能比欧洲还要分裂,就没有统一的向心力,正是因为统一了文字,全国人民都用统一的汉字,不管你是来自大西北还是东南沿海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文字统一所以不存在交流的障碍,而且也是中国二千多年始终保持传统的根本原因。统一的汉字就是中华凝聚力的核心。

​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後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制曰:“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後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南平北越,北击匈奴

所谓百越,其实是指分布在华东、华南地区的扬越、瓯越、闽越、南越、雒越(西瓯)等越人部落。

秦攻匈奴之战又称北击匈奴,是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军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的大军攻占了河南地(今内蒙古境内位于黄河干流以南的河套地区)、占据阳山(内蒙古乌加河以北),设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九原区麻池古城)!

​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之后,秦始皇才算是真正的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公元前215年,秦朝的大将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便有万里长城之称!

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成功地抵御外族的侵略。当时军队的机动能力较差,又一个可以固守的屏障,可以有效抵御匈奴等族的骚扰,保护边境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创造经济、文化稳定发展的环境!

更是影响到了现代以及未来,成为了世界性的建筑之一,也是当今中国的文化遗产!

《过秦论》:

“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再来看一下秦始皇的暴行

1.焚书坑儒:

《史记---秦始皇本纪》

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闻(侯生、卢生)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

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後。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

公元前212年,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谈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之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知道后大怒,故而迁怒于方士,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2.秦始皇的四大工程

首先,就修筑长城一事来说,可以称得上“功在千秋,过在当下”。在秦朝刚刚结束战国的分裂局面后,休养生息无疑是体恤老百姓的举措。以秦朝当时的生产力,修筑长城对于百姓徭役的负担,是非常沉重的。当然,长城在防御匈奴等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上,一直到明朝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修筑长城显然不是因为秦始皇的个人喜好,而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安稳。也即,修筑长城尽管负担沉重,但因为不是为了皇帝的私利,所以不能称之为暴行。

其次,就天下第一宫——阿房宫来说,作为大秦帝国修建的新朝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由此,对于阿房宫的修建,显然是为了满足秦始皇的个人需求,或是虚荣,或是要彰显自己始皇帝的崇高地位。尽管后世皇帝经常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但是,秦朝同时进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等大型工程的基础上,阿房宫的修建无疑加剧了百姓的负担,可以称得上秦始皇的“暴行”。


是非功过谁来定,成就远远大于过

结合上面所述,秦始皇灭六国,南征北越,北击匈奴,实现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继而实行中央集团,废除分封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我国的统一不再分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修建万里长城虽然在当时来看是劳民伤财,征用大量的农夫,孟姜女哭长城便代表着普通阶级农民的痛苦,可万里长城直到现代都有着很深厚的影响力,可谓是:功在千秋,过在当下!

焚书也是有好处的,比如统一人们的思想,有利于国家(中央集权制)的建设发展!

但弊端就是:文化的损失。不利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坑儒在前文中提到过,据史记记载,只是秦始皇恼怒江湖术士,才坑杀了四百多名的方士!

阿房宫经考古发掘,没有建成,只有一个地基。但是为了修建规模庞大的阿房宫要备工备料,同样耗费巨大,后人有”阿房出,蜀山秃“之语,更不用说秦始皇在咸阳周围复制六国宫殿二百七十余座,还以甬道相连,耗费的民力就无法计算了。秦始皇背离了秦国崇尚节俭的传统,这是他的一大失误。

秦始皇的过错虽然甚大,也只是为秦朝快速被灭埋下火种!功勋却能远远的影响至今,可谓是成就远大于过错!


结语

历史是由人书写的,其中夹杂着很多作者的情感,以及统治者的意志。对他的评价必然是褒贬参半,有丑化也有美化,后人读书也难免接受了这些理论。

所谓千古一帝便是成就巨大,影响力深厚,综上所述,秦始皇称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千古一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深度剖析秦始皇算不算千古一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yqg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