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天前在不出局给自己发了个100天的晨读微习惯,清楚21天对自己没用,曾经练琴就是个例子,好几个21天的坚持最终,在某一天的休息下之后就在没开始过。
为什么要在第39天写篇文章。因为今天读完了《把时间当做朋友》对于内容已经没有太大的系统性的记忆。但还是养成了几个习惯。
早起,当你设定固定时点的是事件后,好像到点懒床、回笼觉自动就跑的远远的了,书在手边,打开读就好了~ 身体的适应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好。读的过程中一点点唤醒大脑,唤醒身体。一日之计在于晨,因为早起,一天的时间好像也拉长了。而后参与要事优先的做事方式,尽量在上午把重要的事情处理完,下午做不太费精力的,晚间就可以安心的刷剧,或者多一点时间运动。睡眠作息也由此逐渐变化。
读书比看书更难,虽然只是参与了嘴巴而已,但是大脑却好像需要参与比看书多一倍的运转力。首先必须专注,专注才能一字不差,才能保障流畅。其次思考,思考才能理解,才能更好的知道停顿的点,才能读出内容的含义。
学习的终极结果,落地实践。先从记录开始,每天记录事件虽然达不到作者的方式列出每日事件的大致耗费时长,那么就从自己能做到的最简单的开始,记录事件先不去考虑时间。
实践的最好方法就是重复,重复每天早起的习惯,重复每天记录的习惯。不去追逐固定的结果,只是在重复中慢慢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