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现实中有多少家长和教师承认这一点呢?大多数的人把儿童当做潜在的罪犯看待,容不得他们有一点点儿过失。这种不宽容只反映了成人的狭义和自负,对儿童没有半点儿好处。
![](https://img.haomeiwen.com/i9508062/2880a621039a1384.jpeg)
一个无法无天的孩子,他的行为其实和自由毫不相干。理性和缺失使他无力主宰自己,他的放纵和毫无章法是自觉意识的丧失。是选择功能的失效,它一方面被欲望控制。另一方面又想去控制别人,他的行为正是长期压抑的后果。
这样的孩子他内心软弱无力,由于失去了对自己的掌控力,其实是恐惧的活着。如果大人不承认这一点,认为孩子的不自觉是为了一时的快乐。那真是太不理解孩子了。桃心之先生曾说过,放荡不是自由,因为放荡的人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而不能自拔,一个人若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便失去了自由。
真正幸福快乐的孩子是那些真正获得了自由的孩子,他在活中获得了尊重,所以他学会了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他在生活中体会了宽容,他做事儿就不会小肚鸡肠,顾指气使。心胸狭隘,他在生活中很少受到干涉,所以他拒绝干涉,不要别人干涉,也不去干涉别人,他被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他就获得了把控自己的力量不被坏习惯操纵,有力量选择健康的东西。
![](https://img.haomeiwen.com/i9508062/d90ece978ca0530a.jpeg)
负面思维太重了,会吸引负能量。内心自信的孩子自带正能量,家长不欺负孩子,孩子就不会受到欺负。给孩子爱和自由,这是最好的防护装备。
当下有一个误导大家的词就是溺爱十面,意思是很多人误以为想把孩子教育好,就要爱的少一些。定规矩多一些,严厉一些,物质上苛刻一些。尤其是家境条件比较好的孩子出了事儿,人们几乎总是众口一词的说这孩子被溺爱坏了。
事实上是古今中外,任何经济层面,社会层面的家庭都有可能出现混混。红花的产生和家境没有必然关系,只不过家境好的更引人注目而已。
家境优越的孩子和家庭贫寒的孩子,他们成长的好与坏,不在乎父母在物质上是否手阔绰,而在于精神上是否充分的给予。儿童对外部的世界物质感觉懵懂,对自我情绪的感知却分外敏感,物质上多一些少一些不是问题,精神上的贫寒却会对儿童心理造成摧残。家长给孩子花钱多少?和爱孩子多少没有一点儿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9508062/e8363d34331d3a34.jpeg)
事实上,很多经济条件良好的家长,无力在精神和情感层面满足孩子,就用过度的物质给予进行弥补和掩盖。把给孩子花钱多理解为爱的多,但这不过是庸俗思路。也是爱的假象,谁不知道提供物质享乐总是比提供精神享乐更容易一些,尤其是对于经济宽裕的家长来说。
如果一定要说过度花钱也是爱的一种,那么这种溺爱只是物质溺爱。这不是孩子的需要,只是家长的需要。
孩子要的是精神溺爱,既家长能给予的最优质的父母之爱。这种爱不是有一大堆的物质堆成,而是有充足的相处,深厚的感情,自由的氛围,良好的榜样等等这些构成。其中少立规矩就是保障自由,提高爱的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有一个物质丰富的童年不是件坏事。但拥有内心丰盈的童年才是人生的幸运。
自由意志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大的奢侈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