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8672392/890a1740b993ffb6.jpg)
花灯初上,灯笼高挂,炮声连连,年味愈演愈烈。周二借着中午空档,去买对联,喜气洋洋的市场,一片红色海洋,亮着灯的灯笼,红彤彤的对联,不同样式的中国结,更有了过年的感觉。
这些年我更喜欢就地过年,收拾整理好家,备好年货,换上新衣,乘着春节,充分休息,做自己想做的事,就是最好的过年。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样太冷清,还是回老家过年更有年味。大规模准备年货,每天成群结队地串门更为热闹。我上班从年头上到年尾,不免疲惫,其实最想要的是休息,更喜欢这样安静地待着,热闹也只需短时间热闹一下就可,而且要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
想起小时候,对过年有很多的期待,其实最主要是穿新衣,吃糖果,不干活,玩游戏。记得每到除夕那天,爸爸就对妈妈说,孩子们这段时间不要干活了,穿新衣服出去玩吧,活全他和我妈干。
怀着激动的心情,早早起床,梳洗,穿新衣,约同伴,一群孩子一起玩,东家出来去西家,所有同龄人一起,浩浩荡荡,聊天,打牌,看电视,打麻将,欣赏各家的对联,说说笑笑,热热闹闹。还记得有次在别人家玩,后来睡到了天亮,这是我为数不多熬过12点,所以很有印象。
整个腊月都在忙,做吃的,收拾家。蒸包子,压粉条,炸麻花,炸丸子,炸鸡……打扫家,老家的打扫家特别彻底,可谓尘土飞扬,灰头土脸,有几项议程刻骨铭心,比如泥炕,泥锅坑,刷墙,刷屋顶……每次都要吃土不少,累的够呛。我最怕这一天,后边工作时终于不厚道地有机会躲过这一天!
除夕当天贴对联,老家房间都多,户外严寒,贴对联绝对是个大工程。要花不少时间,动作必须迅速,否则出去浆糊冻住就贴不上了。而且起码需要两个人配合,如果赶上妈妈做饭,那就麻利的爸爸贴,我抹浆糊。
老家还有一个习俗,除夕晚上烧旺火,下午空闲时用碳,木头垒好。这项工作也很要求技术,每家都有自家的风格,串门的时候顺便参观别人家的模样,也有机会识别谁是能工巧匠。等到夜里12点新年钟声敲响的的那一刻,点燃,放炮,大人小孩围着转几圈,神圣而庄严。
年夜饭,是年味的高潮时刻,一下午就在不停准备,洗菜,切菜,备肉,烧鱼……不到六点就开饭。各种热炒冷拼,饺子,馅饼,满满一桌,饮料白酒统统倒上,共同举杯,庆祝辞旧迎新的时刻。妈妈是那个最忙碌的人,其他人只能稍微搭把手,或者饭后帮忙收拾一下。
晚饭后早早收拾妥当,还要把家重新打扫一遍,备好瓜子,糖果,一家人围坐,边吃边看春晚。不想看时,一起打牌,和爸妈打升级,他两都是高手,不爱和爸爸一家,他水平太高,打得不好会被挨骂。还是妈妈好,她打得也不错,但是却特别善解人意,甚至会照顾我们!
有时不出去玩,妈妈串门的时候,我自己在家里包饺子,从切馅,到和面,擀皮,包饺,全我一个人搞定,那会我读中学,等妈妈回来,我基本都完成了,想想还是挺有成就感。
有时同学组织聚会,少则多年没见,多则几年没见,一起回忆曾经同窗的美好时刻,一起分享没见的成长和遇到的困惑,一起展望新年的希望和期待。
还有喜欢待在自家过年的一个原因,是不大喜欢去婆家,家里快20口人,七嘴八舌。关键还有孩子小的时候,婆婆不帮看,理由是她不会看小孩,还说了一些特别难听的话。无奈,无助,无力且受伤,所以现在我更喜欢原地过年休整,看看书,画画画。
喜欢热闹的就去热闹,喜欢安静的就创设安静的机会,适合自己的年味最是好年味!
附今日早上写的小文
深夜的最后一层黑还未褪去时,我已三番五次,急不可耐地想起。或许因为还有很多家务等着去干,或许因为夜里梦到了妈妈呢喃,或许因为今天是爸爸的生日的呼喊,或许因为终于不用上班的心情激荡。
我悄悄起身,轻轻下地,蹑手蹑脚移步到另一个房间,仿佛像一只蝴蝶静静掠过,不能给熟睡的孩子一点点惊扰。压低嗓子晨读,得不到声音的共振,最多体验到文字美的40%。
大约20分钟,再次移回刚才的房间,躺在丫头的身边,特别能理解孩子醒来身边没人的空落感,因为我也一直保持这样的期待很多很多年。仔细端详还在甜甜酣睡的女儿,再次决心一定要好好陪伴她这关键几年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