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初,90年代末,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父亲一直都在外面奔波。
每年过了大年初五,扛起行李就走,等我们九月份快开学时,需要用钱交学费了才回来,年年如此。
父亲是最早第一批走出那个闭塞落后村的人,也是村里为数不多见过大世面的人。
加上他读过书,认识字,也写的一手好字,这为他在村里村民之间奠定了很高的威望。
村里谁家有红白喜事,都会有人来请他出面,村民们邻里间有各种纠纷,甚至婆媳矛盾闹分家,也会找到他去调停。
小时候就记得,家里的大门永远敞开着,找他的人骆驿不绝。
甚至有件更离奇的事情是,90年代初,村里有户人家,大儿子在外打工,意外死了,厂家想抵赖,撇清关系,拒不赔偿。
这户人家接到电话,很着急,三更半夜来家求助父亲,需要父亲出面去帮忙打官司。
父亲二话不说,正是农忙季节也顾不得了,人命关天,收拾几件衣服就和这户人家的几个亲戚一起外出上路了。
几天后,父亲和那户人家的一众亲戚从外地回来了,官司当然打赢了,据说厂家赔了好几万块钱,这户人家对结果还是很满意的。
事后没过几天,这户人家带上一堆礼物和肉和钱来感谢父亲。礼物留下了,钱死活没要,父亲说人家孩子的死亡赔偿金,哪能要呢?
每当向别人描述打官司的过程,父亲都滔滔不绝,觉得好像这是一件很了不起很光荣的事情。
他觉得自己一个农民,和人家厂家领导们在圆桌上谈判,而且也没怯场,而且还把人家领导们讲的没法反驳,这的确很威风,感觉自己比当律师的都威风。
父亲勤劳的一生,改写了整个家族的命运。他努力供养我们读书,也改写了我们的命运,每每想起,心里都会万分感激。
小时候,很不理解他,总是埋冤他很抠很抠,上街一毛钱一斤的桃子都不舍得买。
埋怨他不能挣大钱,总是感觉家里一直处于困难拮据的状态。
直到自己工作了,才发现,养活我们,供养我们读书,已经是他最大的能力了。
我们都是踩着父母的肩头,一路跋山涉水,才走到今天的人。
所以不要有任何抱怨,唯有心中充满感恩,才能稳步向前。
父亲坚韧的人生,是这个时代一群人的缩影,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坚韧的脊梁。
每每困顿,焦虑,迷茫时,想起父亲,想起那些年过花甲,依旧在田间劳作,想起千千万万父亲式不曾停歇的人。
困顿如他们,卑微如他们,不幸如他们,都可以拥有这平凡且结实的圆满,我们也可以。
让人看见希望的,从来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人,而是身处阴沟、遥望星空的人。
平凡如刷屏的二舅,平凡如父辈们,平凡如我的老父亲。
愿平凡的你们我们,也是这样的人!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