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彭小写 以沫时光 10月10日
01
今年的十一,我有机会到家住浙江的朋友家游玩,就这样略微忐忑地住进了朋友家,算是真正深入到江南的农家,感受不同的风景,领略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沿着木质的楼梯,走上楼的时候,脚下发出沉闷的响声。就这么自然地走上去,到了楼上,从扶手处向下探头,折叠的楼梯正巧通往被遮挡的一楼大厅。一些缥缈的说话声掂着脚尖就上了楼,站在房门前,在我的耳边说悄悄话。
我正在从二楼房间的窗口往远处看,二楼比一楼高不出多少,或者是别人家也修建得高一些,我想象中的远眺群楼很难,即使伸长了脖子,也只不过是望见最近的一家门前晾晒的衣服。按照我的印象,窗户的底下就是人家烧饭的地方,可隔着防盗网,头探不出去,垂直偷看人家烧饭比远望风景还难。我这样尴尬着,楼下一处墙壁倒是看得清清楚楚,应该是用来隔开这家和后面邻家的。
这扇窗户面朝这栋二层小楼的后方,此时正是阳光明媚的上午,地点是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一个村庄里的农家小楼里,几个小时前我在又大又松软的床上惺忪地睁开眼,看了时间还早,而睡在我身边的朋友却不在,估计是已经下楼去了。我也挣扎着起床,赶忙收拾了一下,匆匆下楼打了个招呼,等待早餐的途中,又忍不住再一次跑到楼上来看风景。
二楼大厅的窗户正对着前院,前院虽然不大,但是收拾得很整洁,视觉上放大了好几倍,给人一种舒适明快的感觉。阳光炙热,院子中央金灿灿一片,风一吹,亮片闪动,像一片微波粼粼的稻田。院子四周围了墙,却没有大门,只是在墙的夹角处开了较大的口子,或者是建的时候就留下了口子。没有了门的制约,门口的路与院子的联系也更紧密,进进出出方便了许多。我不禁联想到北方老家院子里高高的门槛和安着巨大门环的大门了。
02
朋友唤下去吃饭了,今天早饭是馄饨,准确地来说是馄饨和年糕。年糕在馄饨汤里一朵一朵翻着肚皮,一片片地浮在上层,叫人浮想联翩。我经常和朋友说我特别喜欢吃年糕,这几年想在南方吃个够,等毕业了就不再念想。所以她母亲就几乎顿顿都做年糕与我。馄饨汤很淡,馄饨也一点不油,总之清清爽爽一碗汤,平平淡淡一碗馄饨,少盐少油很健康。想到前几天吃到的油腻腻的烧烤和火锅,恩,是应该净化一下食物了。
白天的行程里,第一天去了当地的越窑遗址,逛了鸣鹤古镇。赶上了十一假期,游人定比平时多了几倍,走走停停,吃吃喝喝。越窑博物馆里,精致的瓷器可以看好久好久,是用眼睛看好,还是拍照好呢?实话说,前几个你可以慢慢欣赏,但是后面就不得不拿出手机挑好看的拍了。但如果时间足够,每一个物件都应该好好端详,而不是让他们仅寂寞地等在书里。鸣鹤古镇是当地的特色小吃街,同一件食物便有无数家在做,价格也有细小的区别,大致逛了一圈,货比了几家,在临近门口处买了年糕饺。回去用刀子切开,乳白的年糕皮包裹着一些咸菜,如雪菜,这样没有明显味道的年糕就综合了又咸又甜的味道,整个东西也变得有味了许多。
03
第二日朋友的姐姐正好在家烹饪点心,我们也被邀请过去瞧瞧。姐姐家是开店的,房子的绝大部分面积都给了门厅,小部分留在后方当“家”。做点心的时候,一家人围在一起,做这个做那个,我时不时会垫着脚去看看,小蛋糕、小蛋挞排成一列又一列,还没放进烤箱就好像有味道窜出来了。可能因为我是客人,享受着优遇,我用手机连着店里的无线网,看着剧,我旁边,朋友的小外甥们在用平板看《小猪佩奇》。
“我是佩奇,这是我的弟弟乔治,这是我的妈妈……”最后,我竟然完整地看了好几集“佩奇”,可能和吵吵闹闹的小朋友们一起看动画片,也妙趣横生吧。
中午吃过了饭,朋友的姐姐执意让我休息一下,从里屋搬出了躺椅放在外边,正对着他们做点心的地方。躺椅很大,是完全可以把整个人横放在椅子上,我曾在电视上看见过这种老式的躺椅,却重来没坐过。我等着大家去忙了,才慢慢地坐上去,一点点躺下……靠背立刻随着重量翻了过去,和脚后跟处在同一条线上。我看着手机,当我的意识慢慢模糊,那几个本来在外面看动画片的小孩,像猴子一样窜进了我的视线:“怎么又是你呀?”一张张小脸嬉笑着。
“怎么又是你们呢?”我做出一副生气的样子。
“怎么又是你呀?”他们笑得更大声了。
“快出来,别影响阿姨睡觉。”听到外边的声音,小孩们又在我耳边嘿嘿嘿笑着,边笑边跑到外边吃点心了。
不得不说,这一大家子实在热闹,大人们在桌上忙活,小孩们在大人的腿脚处窜着,玩闹着,甚是亲密无间。这种情形于我是陌生的,我是独生子女,家里人口稀少,我的表姐表妹住的也都很遥远,记忆里甚少有这样的场景。而朋友的这几家亲戚住得很近,都在一个镇子上,经常来回走动,互相帮忙。我在这里,一开始还拘谨,后也不知不觉融入了其中,一同吃饭谈笑说话,竟也熟络起来,很是眷恋这样的氛围。
04
半下午亲戚开车送我们回去,车子稳稳地穿过当地的小镇,在这里,见不到十一人多的盛况,单薄的公交站牌立在夕阳下,隔好远才看到一两个看手机的人。没有堵车一路直行,最后转了几个大弯,车停到了村里较高的一处空地上。
直到此时,我才真正地可以远望村里四面的建筑,这些整整齐齐排列的小楼房,屋顶像是统一粉刷过的,清一色的墨黑,我想到了乌镇,但又不很像,乌镇的房屋屋檐弯得很厉害,就要低下头去,而这里屋檐的斜度较为平缓,斜阳的余光从屋檐流淌下来,把边角打磨得晶亮。屋子层层叠叠地排向远方,一眼竟看不到村子的尽头。我们沿着原路返回家里,中途遇到邻居打招呼,听他们的一口江浙方言,我竟也慢慢地听懂几个词。入乡随俗,我相信如果在这里居住,用不了多久,我也可以渐渐习惯如外语的口音,习惯食物,习惯白墙黑瓦了。
晚饭照例是汤汤水水,不出意料还是有年糕,我吃了许多菜,最后朋友的妈妈问我吃饭吗,我说一点就行,结果是盛了满满一大碗端给了我,我拨给朋友一些,剩下的都吃了。她的爸妈不会讲普通话,每次说话朋友都做翻译,我想直接和她爸妈客气也很麻烦,只得把普通话说得更标准一点,或者尽量少添麻烦。“下次白饭还是我自己来盛吧。”我同朋友说。
吃饱喝得和朋友出去散步,我说要撑死了,一定要多走走消消食。她说前面有广场舞可以去看看。果然全国人民都喜欢广场舞,在“舞池”中央扭动着身姿的男女,不过才四五十多岁,却舞步娴熟,人人都容光焕发,连衣服鞋子都是精心挑选过的。周围很快聚集了许多看热闹的人,有的一直在认真看,有的看着看着,就忍不住上前一起跳了。朋友说,有一位是她同学的爸爸,我顺着她指的看过去,正在舞动的中年人确实看着年轻,跳动的鞋子在灯光下锃亮,曲子换了一首又一首,之前几个早到的人,却一直没有停下来休息,反而越跳越精神,也许这就是中国广场舞的魅力。
看了许久,朋友说想和我学国际舞,以后老了和老公一起跳。我点头:“随时都可以,只要你愿意。”
夜里,我们游逛着往家走,风凉凉地,路边灯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明亮,然路却特别平坦,偶尔有上下的缓坡也不觉得突然,不知不觉就上下上下地,像走在波浪上一样优哉游哉地回去了。
这里与故乡有明显的不同,但也有模糊的熟悉感。即使江南的风致与北方的景色大为不同,南方柔美精致,北方大气豪迈,但其本质却是相同,人们都在努力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尽可能习惯着生活下去,而且无论何处,每个人身上的真挚的情感,也不会因为方言,饮食习惯不同而改变。在这里,我仿佛身处故里,感到倍加亲切自然,可能这世界上美好的地方都有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吧。
如果你喜欢我的故事
我愿与你用墨香温暖时光
我在这里,等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