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 昨天一位咨询师朋友跟我聊了几句,听说我每次都整理咨询手记,她说这样也太辛苦了吧,她情愿不记录好好观察体验,当场反馈给家长。我想,这样是最省时省力的。但也有弊端,当场的感受无法充分且客观,未经过沉淀分析以及跟前次比对,反馈的也不会深入。另外,儿童随时会讲出有趣且关键的话,有潜意识的参照指向,当时不记录,回去不整理,这些珍贵的素材就流逝了,太可惜。 还有,有的儿童很敏感,当场反馈,儿童会看到我跟妈妈关着门说话,孩子的感受会怎样?更不要说,在整理沙盘的过程中,每每还有细小的发现,和深化的感受。跟家长的反馈调用的是意识思维,就打断了身体里的感受,哪个更重要?
这些自问的问题只是梳理内心,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我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和自我高要求来完成工作,每天晚上会整理白天的工作。
但是这两天整理工作手记和分析总结时,我明显感到有点坐不住。有时起来倒杯水,有时吃个最爱的地瓜枣,再就看看我的肉肉花。也是凑巧,这几天几个孩子做的沙盘大都密集泛滥的呈现,几十上百件沙具的使用,我几千字还写不完。但之前也遇到同样的情形,也没有像这周这么累的感觉。 觉察一下,我内化了他人评价的我的“累、辛苦” 以及“挣这么一点钱没必要这么辛苦”的投射。 一小时咨询,至少三四个小时的工作量,这是我自愿选择的结果。我就是这样认真的人,尽善尽美。 但觉察到累,是个好的提示,提示我需要学习调剂放松,否则总有一天会以摆烂向那个严格的自己示威。
昨天上午两个大咨询,儿子去图书馆,中午就不做饭了,一起会和后在外面吃。 儿子搜到一家云南菜,一看人均价位,说算了。我说没关系,想吃就吃,他又说不想吃。 最后吃了一家汤包,点了个猪蹄和小白菜,一荤一素。上菜很慢,我们说,这说明不是预制菜。 平白多出来很多聊天的时间,儿子给我讲了很多有意思的事。
比如,粤语的发音,有6个声调,XI 这个读音,西,希,夕。。。。等发音都不同,儿子连说了六七个,我听得又新鲜有趣又充满好奇,他啥时练就的这本领。
儿子还讲了他打车中遇到的趣事。 比如有一次司机问他想考哪里,他说广州,司机说,那好吃的可多可多了,去了广州肯定能长胖,不过过节像国庆节,就别想回来了,票根本抢不到。 这么说,司机很了解那边?儿子说,问了,司机是东北人,根本没去过广州。东北人就能能侃啊。我说,如果你真去了广州,节假日不用回来,我过去就行。儿子说,那到时候我就可以带你到处吃吃逛逛。我说每逢佳节到广州,佳节一过胖三斤。
还有好玩的人和事,不方便写出来,就放在肚子里,想起来乐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