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羡慕的生活里,都有你吃不了的苦。
作者:Ray先森(富书顾问团),来源:富书(ID:kol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每天起得很早,一起来就开始了工作;
在去公司的路上,和客户聊天沟通;
来到公司,开始和各个项目负责人确认进度;
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开始准备晚上的工作。
很多人可能看完会说,这不是瞎忙吗?
可这就是我的老板的日常。
他是一个目标感很强的人,从来不会发宏愿、喊口号、扯着嗓子喊“我一年要带着大家赚5000万”。
但却总是在悄无声息完成了各个阶段性的小目标。
一旦目标锁定,他会像西伯利亚寒冬冰原上的群狼一样,死死盯住眼前的猎物,想尽一切办法去追逐、截断、围剿,最后将之猎杀。
因为给老板当助理,我接触到了几十上百位他们那个圈子的成功人士。
他们中有的人身价几亿,有的人不到30岁已经是上市公司的老板,还有的人连续创业。
忽略这些不同点,我发现那些在事业上有为的人,几乎都对目标有着近乎偏执的渴求。
这也许就是精英与普通人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一切问题都源自
目标的不对称
前几天公司组织团建,公司联合创始人在会上抛出了一个问题:
“有没有谁能说出我们公司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
一时之间大家议论纷纷,说得上或者说得对的人却是寥寥无几。
有时候经常会看到很多管理者不知该如何提高团队凝聚力,但他们走到管理层的位置都没有思考过:
凝聚什么?是凝聚成一种斗志昂扬的工作氛围?还是凝聚在一个领导身边?
其实都错了,一个团队能够凝聚在一起,一定是一个共同的、有机会实现的目标。
之前听到某家公司高管聊起一个话题,
他每次开会在公司制定目标的时候,比如今年要把市场规模做大并超过去年的30%,或者是要成为全行业的第一,说完员工一个个唉声叹气愁眉不展。
后来散会了问市场经理为什么大家这样反应,人家说的是:
“老板,今年我们家小孩已经小升初了,我想再赚点钱换个大点的学区房。我也知道公司要发展,可是我们自己也要讨生活啊。”
和老板的宏伟蓝图相比,员工则更加务实,他们更关注个人的实际回报,这就回到了问题的源头,如何协调组织目标和工人目标?
组织目标,指的是一个公司和团队共同完成的大目标,比如上文中“扩大规模并超过去年的30%”和“成为全行业的第一”等等。
个人目标,指的是员工个人层面的目标,今年如何才能升职加薪,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如何才能让收入超过去年等等。
管理者一旦没有处理好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时候,势必会出现内部发展不统一的迹象,最后可能就是老板每天累死累活,而员工每天划水摸鱼准点下班。
优秀的管理者会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将二者矛盾尽量调解达到最终的目标统一。
后来高管就将组织目标拆解成单个小目标,分配下发到各个负责人,围绕这些小目标设置明确的个人目标。每个人的小目标和绩效挂钩,完成给钱,超标完成加钱,没完成扣钱,再没完成走人。
《孙子兵法》里说:上下同欲者胜。
一个团队中上下一心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去发起攻击,这样的团队才有可能胜利。
而现实最心累的是:
老板每天想挺进世界500强早日上市,而员工想的是每天早点下班多发点工资。
可是他们都没有想到,如果目标永远都是不清晰和不对称,
这个公司就像一个前进方向各不相同的马车,永远都是停留在原地。
对一切结果负责
才是最好的标准
我刚刚进入职场的时候,经常会加班到很晚才回去,再拍一张办公室照片发朋友圈:
配上几句“自己辛苦了”“加班使我开心”这样的感人鸡汤,
尴尬的是,除了感动了自己,公司没人管你加班到几点,有时候还能遇见老板在下面留言评论:
“加班到这么晚,自己好好反思下为什么,是不是工作效率太低?”
要是放在以前,玻璃心分分钟能被扎的稀碎,但是后来老板和我说:
没事多想想怎么提高你的职场竞争力,你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要把自己的主要时间放在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上。
我要的是你帮我搞定问题,达成目标,不是让天天晒朋友圈,你要是有能力把事干的又快又好,每天5点下班都行。
也正是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合理安排时间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总要性。很多刚刚工作的职场人常常会像我一样走入所谓的“时间陷阱”:
重视时间数字,而不是工作结果。
很多人经常会吹嘘,自己每天到办公室有多早,或者每天在办公室待了多久,其实这些没有任何意义。
时间数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工作进度和完成质量。
电影《叶问》中有句台词:
功夫,一横一竖。赢的人,站着。输的人,躺下。
职场如武场,与其强调渲染过程如何艰难困苦,不如直接交给老板一个让他满意的结果。
就像之前的领导说的那样:
如果员工在办公室能够保持更敏锐高效的状态,保证出色的交付成果,我宁愿让团队多睡会儿觉,晚点来上班。
扎克伯格在给哈佛大学毕业生做毕业演讲的时候讲到:
一个人真正的目标感在于,意识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并在行动上心无旁骛、朝它靠拢。
沃尔特·艾萨克森在《史蒂夫·乔布斯》传记中,有一个略微伤感却意味深长的细节:
乔布斯刚刚做完肝脏移植手术,尚处于半昏迷状态,突然扯掉了氧气面罩,要求医护团队立刻为他取来5种不同款式的面罩,他要重新选一个。理由相当简单粗暴:
这个面罩太丑了,不符合他的审美。
也正是这种强烈的目标感,让苹果团队在创作的过程中,追求最极致的设计美感,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功。
对一切结果负责,是所有考核的唯一标准,在工作层面而言,这也是最好的衡量标准。
所有完美的结果
都源自近乎变态的执行力
村上春树是日本为数不多的高产作家,从29岁的第一本书《且听风吟》到2017年的《刺杀骑士团长》,仅长篇小说就有14部之多。
每天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不用闹钟,因为生物钟自带闹铃属性,到点了就从床上弹起。
泡咖啡,吃点心,不刷社交网络、甚少社交、不补回笼觉,立即开始工作。
写上5-6小时,到上午十点为止,每天写十页,每页四百字。
写好十页了还想写怎么办?不写了,坚决不写。
写了八页实在写不下去怎么办?逼自己写满十页,像刀架在脖子上那样。
每一次拿起笔来,并不要下很大的决心,而是作为一种日常,固定要完成的事情,把它做完而已。
同样的事情,比如跑步,他跑了30多年,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常常高估自己完成目标的决心和行动力,却总是低估自己的惰性和拖延症产生的影响。
你羡慕的生活里,都有你吃不了的苦。
很多人了解到成功背后付出的艰辛和近乎残酷的执行之后,常常会打起了退堂鼓。在浑浑噩噩、随波逐流的日子里,继续毫无意义地耗费生命。
如果你细心观察,会发现身边那些目标感差的人,
本质上不是缺目标,而是无法排除情绪性感受对自己的影响。
所以目标感差的人有三个关键词:感受、评价、是非。
他们习惯用感受去评判一个人、用评价去定义一件事、用是非去论断结果。
想想你身边那些经常抱怨别人如何不好,且一事无成的人,你就明白原因了。
而真正目标感强的人也有三个关键词:目标、方法、行动。
目标感强的人,本质上不是有目标,而是永远处在3个状态:定目标、想办法、马上干。
有的人永远停留在“只想不做”的状态,而有的人永远都在前行的路上。
这才是最大的区别。
一个有目标感的人
不会所有时候都讲目标
在热剧《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谈及李白的诗词说:
李太白一心盼着参与政务,有朝一日能为大唐执笔国策。
如今43岁,却还只能做这种轻浮之词,有如弄臣。
我比他强,他豪冶华丽,我却务实。
不得不说,有些人常常自命不凡心比天高,最后却沦为众人默默不得意。
不过是他们往往眼高手低只看着大目标,却不知道将之拆成小目标。
即便是功成名就的扎克伯格也处处从小事入手,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公布自己的新年计划,这些计划也年年全部实现。
一个有目标感的人,不会所有时候都讲目标感。
想有的时候,就能有,这就够了。
想做的时候,能把事情做成,这才是一个人最好的目标感。
作者简介:Ray先森,富书顾问团,闲话职场法则,漫谈人生故事,与你一起成长;每天和3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知乎、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富书(ID:kolfrc),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