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汉演义
3.建安风骨与建安七子
李白曾有诗“蓬莱文章建安骨”,建安文化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建安风骨特指建安时期的文学风格,代表人物为“三曹”、“七子”。百度上如是解释建安风骨-“…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
建安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即曹操、曹丕、曹植)外的优秀作者…
但我深入根究-建安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见南朝萧统《昭明文选》),所作时间约为建安16年(公元211年),而曹操在建安18年(公元213年)逼汉帝封魏公,我很怀疑,此举或为曹氏集团的政治动作!所以我再次梳理建安七子的种种(如附表):
一、史书中多记载七子的才情,后人也多评述,我也以为七子一定有过人之处,但七子鲜有作品传世,仅王粲《七哀诗》、《登楼赋》,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等作品留世(其它均为公文、信札),这颇不正常;或,后人亦无法从七子身上得“建安风骨”之真髓。
二、除孔融外,其它六子均是曹操下属,任“司空军谋祭酒”或“丞相掾属”职位(相当于军事参谋或私人助理),所以此处为曹氏集团为自己广告嫌疑甚重。
三、孔融为孔子二十世孙,为人刚正、有义(谭嗣同诗“望门投止思张俭”就是指孔融),为当时名士,其官职为汉帝所封,尊奉汉帝,不愿与曹操、袁绍等合污,后因侮慢权臣(曹操),终被曹操杀死。我多次查阅资料,发现孔融与其它六子均无交集。曹丕将孔融纳入建安七子,颇有为自己贴金之嫌。
四、诸葛亮、秦宓、薛琮、蔡琰(即蔡文姬)都是当时名士,且多有才情,或名更甚建安七子,曹丕在《论文》中却只字不提。当时天下纷争,估计也有抑敌扬已之意。
五、建安七子中,陈琳、王粲为后投顺曹操,颇失文人气节。或,曹丕之“建安七子”或为戏谑之言!历史真相如何,今天已不可考!但漫漫历史长河中,青史名留,已属不易!或,只能以屈原句自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