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九章自我对于体验的姿态:嵌入、心智化和觉察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九章自我对于体验的姿态:嵌入、心智化和觉察

作者: 温暖如春艳阳天 | 来源:发表于2022-04-15 07:34 被阅读0次
    心的成长,来自于另一颗心的滋养。

    一、嵌入

    嵌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在任何一个时刻,无论我们意识到,感受到和相信的是什么,我们就会简单化的接受其表面意义。就好像随着体验的持续,我们就是这种体验。比如当我们沉浸在音乐、滑雪或做爱的欢愉中。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只能选择这个姿态,比如当我们发觉自己所在的小路上有货车冲过来时,嵌入体验中,觉察到危险并做出反映是唯一的选择。然而,如果嵌入姿态经常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体验很有可能会非常有问题。

    躯体感觉、感受和心理表征能够为现实提供有关的信息,但在一个缺乏反思性的心理框架里,这些信息被取而代之而被感觉到是现实。这时—而且这一点至关重要——对于体检只有单一的视角,单一的观点,没有对体验的解释只有感知,所有的信念都是事实(比如:一位权威的老师说,你的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别人说什么是什么。你感知到的是什么?我感知到焦虑,我相信了老师的说法,我的孩子没有主见)

    如果每一种感受都是通往真相的管道,我们既没有理由又没有能力对我们的感受踩刹车——未经调节的感受对检验现实和指导行为所起的作用不大。嵌入到体验之中,我们所冒的风险就好像是在拥挤的电影院里大喊“着火了”。在这种情况下,内在世界胜过外部现实,无论“情况的真相”是什么。

    当我们深深嵌入体验之中,便非常难以划出一个界线,以区分外部事件和它们在我们内部被记录的方式。这时,无论在我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某种程度上会被感受为我们是谁,而这种感受是如此强烈,以致无法进行质疑。嵌入姿态类似于心理等同,内在世界的主观体验和外部现实被简单地等同起来。我们被困在Klein称为的偏执—分裂心位。分裂占了主导(看问题的局限性?),自我被感受为体验的主体,而不是一个正在发起和进行解释的主体(接前面例子: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孩子的哪些行为被她评价为是没有主见的?)。

    这种嵌入的姿态,我们既没有动机,也没有心理空间来有意地思考自身的体验。我们没有感知到体验的性质是主观的,而非客观的,未经调整的感受淹没了我们的思考。而且,嵌入姿态削弱了我们根据潜在的心理状态内隐地对体验进行反应的能力——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体验。当这种姿态成为默认的选择,我们就处在自动驾驶之中了,过多的受过去的工作模型所约束,受思考,感受和行动的习惯性结构化模式所约束。

    嵌入姿态既有我们需要的身心合一的一种沉浸式状态,又有如果我们过度嵌入体验,对自己对他人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存在。怎么调整?心智化。

    二、心智化

    心智化姿态为情感、认知和行为的灵活性创造出潜能,主要是因为它让我们从多元视角看待已有的特定体验,提高了先前存在的模式被更新的可能性,提高了习惯性模式被“去除自动化”的可能性。

    心智化姿态的这种开放性,加上它自我询问的特点,共同帮助安全的成人在AAI访谈中产生一致性的叙述(基本和现实相符?),而非僵化或混乱的叙述(片面的或者陷入其中的?)。

    心智化让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努力去明白我们的体验和对体验的无意识反应,这些反应是以感受、欲望和支撑它们的信念为基础的。这样做的话,心智化姿态就增强了我们识别和调节情感的能力,发挥情感的基本功能,帮助我们评估对世界的体验,并且根据这种评估指导我们以适应的方式来行动。

    比如,假设一个好朋友最近似乎变得需求颇多和不安全,我们看到后就被一种退缩的冲动所控制。在心智化的姿态下,我们可能开始对自己想要退缩的欲望产生好奇,而不是完全接受自已感受的表面意义,并且受自己的冲动驱使去行动一或许我们会开始察觉,是这个朋友表面上的脆弱很不爽地提醒了自已的脆弱感。这种觉知不仅仅取决于有意反思的能力,而且,更主要的,是有能力内隐地知道体验具有解释的深度。换句话说,体验(例如,被朋友的不安全感推开和想要退缩的感受)有其意义,而意义只有在体验潜在的心理状态的背景中,才能得到全面的理解(例如自己对脆弱的焦虑,因此倾向于夸大他人的脆弱)。

    依恋理论家把注意力集中在心智化或反思姿态的各种不同方面。Main强调元认知的能力一—对想法进行思考一—这是建立在认识表面/实质的区分(即事物可能跟其表面不同)、表征的多样性(对于同一现实,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观点)和表征性改变(一个人对现实的观点可能随着不同时间和不同情境发生改变)的基础上。像Main一样,Fonagy注重对单一情境保持多元观点的能力,也很强调被他称为的读心或将心比心,主张心智化的精髓是根据潜在的心理状态,来解读或解释他人行为和体验的能力。Jeremy Holmes综合Main和Fonagy的贡献,强调他称为的叙事(或自传)能力,即有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自己的心理世界意识化(怎么理解心理世界意识化?用语言说出来?表达出来?),能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之间进行区分,并能理解思考自身具有表征性的性质。

          心智化是根据潜在的心理状态,来解读或解释他人行为和体验的能力。怎么去发现自我和他人的潜在心理状态?觉察。

          三、觉察

          觉察即就在此地,就在此时—一能在这一时刻全然临在当下,能接收任何出现的体验,但又不被体验的任何特定方面所缠结。觉察也是不带任何评判和评估地对体验有所觉知。这种开放、警觉的存在状态和不加评判的觉知,通常是通过冥想来培养的。这样的实践其最终目的不是为了在冥想中达到觉察状态,而是去练习,因此而强化——在生活中对日常事务进行觉察的能力。

          觉察练习能帮助我们调整困难的情绪或感受,减少自我强加的痛苦,使我们更有技巧地应对生活的挑战,更深刻地体会生活赋予我们的喜悦。

            研究发现,冥想练习对身体的影响,降低了压力的常规指数,降低皮质激素(压力荷尔蒙)水平,降低了心率,耗氧量等等。同时压力降低免疫力,觉察冥想增强免疫力。冥想初学者表现出,随着练习时间的推进,与正向情绪和杏仁核抑制相关的左前额叶皮层活现得到提高。焦虑减少,正向情绪增加。

          觉察和冥想对很多生理情况和心理问题可能产生了一些有益的效果。在生理水平上,这种练习减少了诸如恐惧和愤怒等杏仁核为基地的情绪所引起的自主反应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唤起。在心理水平上,它似乎促进了平和,自我了解和自我接纳,也促进了对思考和感受的习惯性模式去除自动化。它可能帮助创造或巩固内化的安全基地,强化了共情。

          我理解的觉察是允许发生,不评判,并尝试回到当时当下,此时此刻。冥想练习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觉察自己的状态,回归当下。

          嵌入—心智化—觉察,三者共同作用,创造一种安全稳定的关系,灵活适应,发展有活力的、一致性自我。明天和大家分享从嵌入到心智化在心理治疗中的整合应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第九章自我对于体验的姿态:嵌入、心智化和觉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df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