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萨苏的书,我不是第一次看了。上次看,感动。我一直以为,感动我的是志愿军的那些不容易。
按说整个这个铁原阻击战,我已经知道,甚至书中提到的很多细节我也早已难忘了。但我为什么又鬼使神差的拿起来这本书呢?
我觉得就是这书里边一个个真实的人,真实的情感。真的暖,真的正。
听罗胖的跨年演讲,说其实很多创新,就是把过去一直有的需求,用现代的方式再实现一遍。比如微商,因为你我彼此信任,所以我就相信你推荐的东西。微信不过是提供了一个新的载体。内核其实还是一个亘古不变的核心价值:信任。
没有比战争更容易产生信任以及考验信任了。生死关头,不容犹豫。而多年的认识,也不如两个一同经历过生死的人来得“铁”,哪怕这俩本来是陌生人。
为什么生死考验这么“好使”?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赌注大,大到人人非赢不可。
第二,时间短,这么烧钱玩命的事,不可能持续太久。
第三,哪怕只是想保命,一个人也肯定不行,非协作不可。
赌注不大,结果是输是赢都心无波澜,那这过程中的人和事也就容易被定义为“不重要”。
时间长,夜长梦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的问题就有太多答案。也包括那个我们总说的“初心”,其实之所以总说,就是因为总忘。
凡是一个人能搞定的事,那当然就没必要去分析、判断别人。不协作、不赌别人的人品,自然就更轻松。
这些跟平时就恰好相反。像英雄唐满洋,战场上一条好汉,相信即使打完了仗,身边周围的人也大都对他的人品挑起大指,由衷佩服。但因为一个误会,跟另一个战友住在一个大院里,却50年没说话。想象一下,这样一个人,假如生在和平年代,没上过战场,会有多少人会去关注他的人品?
是要诅咒战争吞噬生命,但像唐满洋这样的人恐怕真的应该对战争抱一点感恩之心,“大刀片一抡,什么都有了”。让你抡大刀,又让你活到最后,什么事都没耽误。这是老天爷疼你。
承平日久,见识过太多各色的塑料感情,我知道不是人性本恶。我相信每个人心底里都有善念、正念、真情,甚至献身精神。毕竟那些战斗英雄们本来也都是如同你我的普通人。只是……也许造化弄人,人性之光就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才能迸发。
不管怎样,我喜欢那光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