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如果待在一个地方待久了,安逸惯了,就会容易自我麻痹。同样的,如果一直习惯了某种悠哉不上进的状态,就会自我懈怠而不自知。某天的一场讲座,一次培训,如一记警钟敲响还在梦中游离懵懂的自己,于是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已经封闭了那么久,颓废了那么久,是温水中的青蛙,是无知的井底之蛙,浪费掉的生命疼的让我心头一颤。很有必要时时刻刻反省反省自己啊,做人?做事?做学问?

这是参加培训由始至终我脑子里时刻闪现着的沉重感。
万智儒老师说要为有意义的教育而努力。我疑惑着,何为“有意义的教育”?在我看来,固话的答题思路无非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有意义,那些套话大话空话我们心里大都有个数,但若真要天天将这套话捧在手心挂在嘴边的话,那就真是虚伪。自古教育大师孔老先生广育天下英才,得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得后人敬仰称呼“至圣”,传道受业解惑这是最基本的,这多有意义!所以从古至今依旧如此传承着。在现代化的教育体系中,阶段性的考试是学生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拿高考来说,相对而言是目前适合国家教育实情而又比较公平的一种选拔人才的考试。那么作为高中教师,必然要帮助学生啃下这块骨头。怎么啃?“唯分数论”“分数摆第一”“分数低就是差生”等等现象客观存在着。有意义吗?有,高考看分数,分数高了才能考上好大学,这是从学生角度。从老师角度,你教的学生分数那么差多多少少还是脸上没光,因着那份责任。这是很现实很现实的情况。现实到既要抓成绩又要班级管理还要抓思想政治教育的我无措又无奈,这是毕业第一年开始步入工作岗位时,得知我除了要教学还要当班主任时的内心迷茫。

当我陪着孩子们在炎炎烈日下搞军训玩游戏时,一个眼神与另一个眼神的沟通碰撞,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当我试着去帮助一个曾经在别人眼中调皮捣蛋学习差的学生去慢慢调整后,我觉得很有意义;当我一个一个解决了孩子们请教我的学科问题时,他们脸上洋溢着成就与微笑,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当孩子们偶尔皮一下搞事情,被我约谈一两节课后眼泪汪汪的认错然后作出调整,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当班级成绩出来孩子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一样自责难过时,我学会了不把负能量传递给孩子们,于是鼓励着幽默着同时严格着,尔后孩子们问问题的多了,讨论交流问题的多了,我觉得这很有意义。分数不可能不看,必须要抓,传道受业解惑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此外,“做人”二字应摆在首位。教学生行为习惯,教学生懂得尊重,教学生知感恩,教学生明事理。并不是用嘴巴说它有意义它就有,而是去做了才有意义,无关报酬,只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做人做事做学问,尽心尽力尽责任。自选择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这是一次长久的修行。教学问,得自己有智,永远保持学习的能力和执行力,我得不断加强;教做人,得自己有德,追求慎独自律,明善诚身,我得不断修炼。未来风雨晴天,不问前程无忧亦无惧,但问内心安宁无憾,每日自省,如此这般,方能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