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朋友家和宝宝玩,看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
当时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朋友三岁多的宝宝在旁边玩小汽车,朋友在厨房切水果。
玩具车原本没动,宝宝一直在用脚踢,试图让它跑起来。突然间玩具车像弹簧一下,飞一般地跑了出去,宝宝兴许是被吓着了,一屁股坐到地上,哇一声哭了出来。
见状,我跑到桌子底下掏出小汽车,又跑回来哄他。“你看,小汽车就在这儿了。”
宝宝不理不会,一个劲地哇哇哭。
此时,朋友从厨房焦急跑了出来,一把抱起宝宝。她边哄娃,边听我说完孩子哭的原因后,从我手里抓过玩具车,对着孩子道,“就是这车车欺负我们宝宝是不是,我们不要他了。”
说完,在宝宝的注视下,把玩具车狠狠地摔到沙发上。宝宝像是出了一口气,呵呵地笑了起来。
孩子摔倒,从较高的地方摔下,碰到硬物等情况,可能会受伤,这需要家长第一时间检查伤口、抚慰孩子情绪,这是自然的。
但孩子摔倒,在确定没有受伤的情况下,要不要第一时间扶起来?
前面提到的我的朋友,在大人看护,且旁边的大人看,孩子情况完全不打紧的情况下,慌张地冲出来抱起孩子,甚至为了安抚小孩,使用暴力发泄,这又会对孩子的情绪、性格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回想我们小时候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小时候摔倒后,外婆或奶奶过来安慰,
“这地板摔到我家宝宝是不是?外婆帮你打它。”用手拍打地面,站起身后,还不忘踩上两脚。这时候,我们的心理怎样的?有一种报了仇的快感。
当下的孩子的想法是,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原因,导致的摔跤,都是地板的错。可怕的延续是,今后的很多事情里,不管我做什么,错都不在我。
孩子摔倒后大哭,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真的摔伤了,生理反应的哭,一般是碰到硬物或是较高地方摔落;
二是摔疼了的哭,但并无安全性问题;
三是摔着了,想引起关注的哭。这就是我们可能会看到过这样的宝宝,摔倒之后,泪眼汪汪、可怜兮兮地望着旁边的大人,直到大人抱起才止住哭泣。
前者需要家长第一时间检查孩子伤情,转移注意力,给予抚慰。
第二和第三种情况,有时候家长不是很能分辨清楚孩子是不是真的很疼,可以先试图转移孩子注意力,比如说,“我们去玩小汽车吧。”
这时,他可能会霎时间忘记摔跤这件事,陷入玩汽车的喜悦当中。
在安抚的过程中,家长最好不要说“不疼”、“妈妈错了,没看好你”之类的话。
因为你没法代替他感受,也不要试图将错引咎到自己身上。可以询问他,“哪里疼”、“有多疼”,给孩子一种被关心的安全感。
最重要的是,等孩子情绪缓和之后,和他一起分析,为什么会摔倒,是不是走太快,是不是没看路等等。
这样才能帮助他更好避免问题,更快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