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再版《浮生六记》,序中写道:今日的我们,拥有了可以记录光影的高新技术,然而在直白的镜头前,却很难寻味那些含蓄的人生蕴味。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59638/9cb19ba0a7927875.jpg)
爱生活的读者大概都会很欣赏沈复夫妇。同样的柴米油盐,他们却过出了不一样的闲情雅致。将食盒制成墨梅形状、将竹帘裁半制成栏杆,生活起居处处都是古人的诗意与雅致;平日只消琴棋书画、煮酒烹茶,颇像是苏东坡吟出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之境,似乎是“出世”追求之中很高的境界了。
读着这些文词,人们大概也开始幻想那归隐山林、梅妻鹤子的生活。可是苟且一直盘踞在眼前。想要归隐山林不问世事,首先要学会的是砍斫薪木来烧火,也许还要学着招待野猪和鸱鸮的来访。三白夫妇的闲情逸致,亦是道不清的坎坷和惆怅。仕途不顺,生活拮据。梅花小盒的本意是为了节约吃食,竹帘为栏的妙处在于省了铜钱——在解决温饱问题的不经意间让日子富有趣味,全归功于一点乐观的生活态度。日子过不下去了,就买些书画来换钱;友人到访无酒招待,妻子便当了发钗去沽酒;屋子破旧也无妨,只要屋外有美景就称心。哲人讲“生活的智慧”,在糟糕的情境里,万事都比最坏的好一些,那便是万事胜意。无不是智者说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59638/c092fd4f3ac90f61.png)
古人讲“一种闲情,隔世可见”,今人笑称“古人闲情,隔世不见”,倒是引人思量。沈复夫妇生活里的趣味,颇像是苏轼词中的“清欢”,只是正像林清玄所写,“清欢越来越难寻了。”现代人的生活很油腻,汲汲于名利的日子里真正的趣味被视而不见;现代人的生活很忙碌,来不及像泰戈尔一样采下一朵自然赠与的小花。他们空知道“有钱能使鬼推磨”,于是在名利场上醉生梦死、醉死梦生,活了一日,重复了一辈子。名利驱使下的人类,像极了幕布后的提线木偶,被无数的丝线牵着,演一场至死方休的闹剧。人类掉入了名和利的彀中,于是人世成了傀儡麇集的渊薮。
并不否认儒家积极入世之道,只是当世事纷繁杂乱之时,世人更需要认清沈复所言“荣华花上露,富贵草头霜”的道理。《菜根谭》中有句:“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真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真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大致意思是人在宁静、闲暇、淡泊明志的时候才能获得人生的真正乐趣。不断的忙碌过后,哪怕是刻意地让自己闲暇片刻,也应该停下来看一看身边俯拾即是的良辰和美景。而内心固守一份淡泊和宁静的人,即使是在最困苦的境遇里,亦能“诗酒猖狂”“拾翠寻芳”,把索然无味的日子也描绘得异彩纷呈。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59638/7d54d7f07dcbc8e7.jpg)
李煜的《渔父》中有“万顷波中得自由”一联,是我极喜欢的句子。也许人生就像一条长河,每个人都棹舟而游。有的人寻求惊险与挑战,于是渴望逆流而上、弄潮而居,结果稍不留神便被浪头打落水中。唯有那些在船上饮酒赋诗、乐享美景的人,方能倚仗春风,于万顷波中得自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