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职场菜鸟成长记
干货 | 职场上如何分清《我们与恶的距离》

干货 | 职场上如何分清《我们与恶的距离》

作者: 妮妮是个小妮妮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16:36 被阅读1次

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播出之后,豆瓣上直接拿下9.5的高分,被称为国产“神剧”网友讨论最多的就是网络上的群体霸凌、新闻媒体罔顾新闻伦理侵犯个人隐私、受刑人员家属收到舆论暴力等。

这部剧抛去对人性“恶”的讨论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讨论:职场上当你遇到一些难以阻挡的“恶”的时候,你该怎么做?

来自领导的“恶”

工作3年以上的人90%会遇到过直属或者非直属领导的“恶”,包括对工作非常严格的要求、不合理的加班、责任的甩锅等等。《我们与恶的距离》里贾静雯饰演的女主宋乔安被下属称为总裁,严格到下属羊水破了也不敢去医院生产。

这时候“海格力斯效应—— 舍弃好恶的情绪,提高自己的专业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始终相信“严师出高徒”,遇到这样的“恶”领导其实是很幸运的,他的业务能力过硬、眼界宽、要求高,对培养你做事的全局观以及应变能力是十分有帮助的。刚毕业的菜鸟遇到这样的领导只需要做到:努力适应,提高学习的欲望,将有用的养分全都汲取过来。一年之后你会发现,比起同届你的能力强出不止一个台阶!

宋乔安最后也遇到了“被转岗”的危机,强制调离自己熟悉的电视新闻,转到不熟悉的新媒体部门。但是这时候最重要的已经不是反抗了,而是去适应,她完全放下自己的执念,像对一个新的专题一样说:“我们开会讨论一下怎么做这个新媒体,大家有什么意见可以说哦。”

来自客户的“恶”

除了公司老板之外,最直接影响到你业绩的就是客户了。

《我们与恶的距离》里,作为正义化身的律师王赦,他的客户是人人得而诛之的杀人犯,是不配合的精神病人,他要维护自己心里的民主法治,就必须去了解这些“恶魔”客户的心理。如果从销售的角度出发,那么他们就是“沉默型”的客户,不说自己的需求,不谈自己的看法,用沉默应对你。

要应付这种客户,关键是看你能不能够抓到他真正的“情感需求”。王赦从王晓明的家人入手,从情感出发,去了解这位“恶魔客户”最柔软的突破口。

最后他成功地从家人的生存状况打动李晓明,同意与家属会面一次。虽然最后因为枪决没有见上面,也没能查明犯案的动机,但是王赦的业务已经进了一大步了。

你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些什么,就必须懂得沟通的技巧。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要使别人喜欢你,首先你得改变对人的态度,把精神放得轻松一点,表情自然,笑容可掬,这样别人就会对你产生喜爱的感觉了。

来自外人的“恶”

《我们与恶的距离》最有特色的就是每集开头会由一个敏感事件切入,然后网上引发网名不同程度的讨论,各种或谩骂或谴责或声援的内容切割成不同的小碎片。

在网络上你可能会因为一句话,一个观点遭遇到其他人莫名其妙的谩骂。原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环境,变成了足不出户千万键盘侠恶心你的无奈。王赦只是基于职业的需要为杀人犯和精神病人进行辩护,结果不仅自己遭受到民众泼粪、网络谩骂,连家人的社交账号也充斥着不少污言秽语、恐吓威胁。

职场上你也会莫名其妙地遭遇到这种“恶”,最鲜明的例子就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子,本来是努力有实力的,但是一旦取得了超越许多人甚至是前辈的成绩,公司里就会流言四起:靠脸上位、有背景、有心计等等恶意的标签就会贴满她的全身。如果只是经受流言还好,如果因此业务开展困难,领导怀疑不信任,那就很令人气恼了。

这种“职场嫉妒症”是一种心理层面的敌意与竞争。遇到这种情况最重要的是要把自己“摘”出来,不要将错误压在自己身上,转注于自身的岗位和成长。不招人妒是庸才,这变相说明你是一个优秀的人,不能和嫉妒心强的人过多的交往,当层次拉开之后流言蜚语已经无法阻挡你的光芒了。

来自自己的“恶”

辩证法说的好,内因永远是事情发生变化的根源,人在职场上最难的地方就是过“自己”这一关。

这部电视剧的另一位关键女主角就是杀人狂魔的妹妹“李大芝”,她成绩优异,天资聪颖,却因为哥哥的暴行全家人被拖下泥潭。不敢出门,不敢见人。就算后来在妈妈的鼓励下改名重新出发,职场上也是小心翼翼,遇到好机会也不敢冒尖,生怕被人发现。

李大芝这种情况是因为外界的因素给自己造成了影响,然而在职场里许多人更多的是自我否定和自我怀疑。造成这种情况有两种原因,一种是专业不过关没自信,另一种是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19世纪的格言家阿萨·赫尔帕斯爵士曾经说过: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一个敢于学习的人是最容易变得自信得了,他们常常精于一门技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不害怕改变。所以学习,是摆脱心中“恶”的最佳办法。

相关文章

  • 干货 | 职场上如何分清《我们与恶的距离》

    台湾电视剧《我们与恶的距离》播出之后,豆瓣上直接拿下9.5的高分,被称为国产“神剧”网友讨论最多的就是网络上的群体...

  • 我们与“恶”的距离——拆读《我们与恶的距离》

    最近读了一本哲学思考书《我们与恶的距离》,这本书的作者拉斯.史文德森是一位哲学系教授,也是一位国际非虚构类畅销书作...

  • 我们与恶的距离

    都说是多事之秋,可如今才刚入夏,这“人世间”却犹如下了一场磅礴大雨,令人寒凉入体,不颤而栗。 昨天有个微博热搜稳居...

  • 我们与恶的距离

    零。

  • 我们与恶的距离

    不想用打字的,就用手写的了。

  • 《我们与恶的距离》

    最近在看这部剧,感触挺深的,正好这期间也发生了一些事,也让我越来越模糊对于好人、坏人的定义。 就像剧里的王律师说的...

  • 我们与恶的距离

    文/信真 前段时间,有一部蛮火的台剧,叫《我们与恶的距离》。很久之前室友就强推我去看,但一直没看。昨天一口气把它看...

  • 我们与恶的距离

    一部十集的台剧,9分+的评价,道出了普通人面对恶的状态。 这部剧,从几个为害社会的故事讲起,悲剧发生后,对加害家庭...

  • 我们与恶的距离

    得未曾有 满心温柔

  • 我们与恶的距离

    电视里面林晓明杀人案件看着是偶然,实则是必然。小时候家庭教育造成孩子心理的缺陷,从小一个人关在小黑屋里,没有大人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干货 | 职场上如何分清《我们与恶的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hc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