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到连家砭
1985年秋季的9月,绵绵的秋雨一连下了好多天,抬眼望去,山岭上的树木在雨水的冲洗下,更显得郁郁葱葱,川道里,葫芦河的水流量比平日增多了不少,云雾迷蒙的山川笼罩在烟雨茫茫之中……此情此景,面对着将要离别这工作了几年的地方,和那些朝夕相的同事学生,内心深处充满深深不舍和眷恋,泪水和着雨水一次次流下……
我拿着当时林业处科教科的调动函前去连家砭林场报道。当时的连家砭较之前几年所在的豹子川和东华池,最优越的条件就是交通便利,309国道从学校门前经过,每天都有发往延安、西峰、合水的班车。改农还林(由石油农场改为国营林场)之后,为了解决林场职工子女上学困难,新建了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招收平定川、太白、连家砭几个林场的学生就读。建校初期,新校舍还未建成,就用场部的礼堂、库房和职工医院前边的一排石箍窑作教室。场部的大礼堂内白天当教室上课,晚上用来当学生宿舍。校舍之简陋,教学条件之差可想而知。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非常高涨,认真地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开展教研教活动。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的几个老师对年轻老师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开展传、帮、带,学习和工作氛围非常融洽。
二.第一个教师节
场部旁边有一处果园,刚到连家砭时,正赶上苹果成熟时节,看果园的马、薛二位阿姨隔三差五的送几个苹果给我,从领导到职工对我们新来的几个人关怀备至,让我在这个清冷的秋天感受到浓浓的温情和暖意。这年的9月10日恰逢第一个教师节,林业处、总场、各个林场和林业站的领导来学校慰问老师,除了发放慰问品之外,召开了一个座谈会,领导们首先向与会的全体教师(那天各个林场学校和林业站教学点上的老师都集中到连家砭林场)祝贺节日,然后从国家设立教师节的目的,教师在国家和林业建设方便的作用,以及对教师的期望和要求等方面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好多老师也作了表态发言,我的口头发言主要从设立教师节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和教师地位的重视和教师如何加强自身素养的提升两个方面谈了认识,得到了参会的领导和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记得第一个教师节中的慰问品很多,我记住了其中的三件,手包,带圆珠笔不锈钢申缩式教鞭,和一支签名笔,这个签名笔在当时我们还是第一欢见到,有人说是进口产品,当时感觉到很新奇,很珍贵,真实就是今天我们司空见惯的,每支一元钱就能买到的碳素笔。每当想起这件事,就让人平添许多感慨,这几十年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生活发生的变化的确可以用“翻天覆地”、“日新月异”来形容!会后的聚餐时几个林场为这个节日宰杀后送来的牛羊肉,节日过后,大灶上免费给我们吃了好多天……
在后来的从教生涯里我接连过了34个教师节,但最让我难忘的,常常想起的还是当年在连家砭林场职工子弟学校过的那第一个教师节。
三.参加建校劳动
为改善办学条件,林场在场部东边的那个果园里建起了新校舍,教室、学生宿舍、学生大灶很快就建成投入使用。我们全体教师在课余、周末、节假日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建校劳动,整修绿化校园,平整操场,铺教室地,亲自为教室和教职工宿吊顶棚。非常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全体教师为新建的教室,教职工宿舍和学生宿舍吊顶棚。我们在高并生校长的带领下,由刘志禹老师做技术指导,利用周日和节假日,为学校所有的教室宿舍饭厅吊了顶。
我们用黑斗在墙上划好线,丈量好尺寸后,凿好眼,穿上芦苇杆,然后用扎丝绑好,形成大小完全一样的方格子,然后把用白色和浅绿色的涂料刷过的油毡纸穿进去,平铺在这些方格子上面,然后再固定好,开始时干的不顺手,进度很慢,后来熟练了,就越干越顺,越干越快。那时候占用了节假日,干了好几十天,没有人给一分钱的补助,干完活或回家或在大灶上自己买饭吃,没有一个人抱怨、有怨言,更没有人发牢骚。
在绿化校园的劳动中发生过一件让我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想起来仍心有余悸的事,那是一个春寒料峭的早春,我带领学生去塔儿湾林业站的对面山上挖刺柏树苗,这个地方景色秀丽"碧落霞天"摩崖石刻就在这里的峭壁上。
据考,“碧落霞天”四字,是明朝嘉靖进士陈榧的手笔。他在宁夏任上,于嘉靖壬子年(1552年)途经此处,宿于驿馆,正值早春清晨,旭日东升,朝霞映水,金光浮动,苗村河西岸灵山峭壁及树林被霞光映照,碧中透红,异常美丽,陈榧观此景色,浑笔书写了“碧落霞天”四字。后按察承差富平惠东臬督工刻石,使其留存于此。
在劳动之前学校领导再三强调要注意安全,我也作了具体安排和分工,但在快要完成任务即将完工返回时,几个学生发现了一株树形很漂亮的的剌柏,他们就建议挖下带回,姓杨的同学抡起镢头向下挖时,姓孟学生头伸向前边,结果孟同学的头被碰破了,血瞬间就顺着这个学生的头上脸上流了下来,那个学生抱着头说:“高老师你别怕,我没事”,但我看到这个场景当场就晕了过去……后来回到场职工医院进行了包扎,结果无大奈,帽子挖破了,头皮磳破了一条小口子,这事让我后怕了几十年。
经过我们几年的辛勤劳动,我们的新校园变的更加美丽,我们用付出的汗水浇灌出了校园里翠绿的树苗,如今已亭亭如盖矣!
(四)我的同事们
那时的连家砭林场职工子弟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分中学部和小学部。 学校校长高并生,是六十年代从兰州铁路中学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到当时的兵团农场的知青,七十年代中后期,当年的知青有的人招工到长庆油田当工人,有的返城得到了安置,但当时他因为己经和当时农场的一名李姓女职工结婚成家,并且有了两个儿子,所以就和这些机会都失之交臂,留在了农场也就是后来的林场职工子弟学校当老师。建校初期,从当时的大山门林场职工子弟学校调至连家砭负责学校工作,虽不是科班出身,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加上他的勤奋好学,在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也算是个行家里手。当时正在参加西北师大的函授大学学习,他亲自上课,身兼数职,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以及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支部书记兼副校长孟繁义,师范毕业后,五十年代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支援大西北建设从中原河南,来到当时的西北林建二师的兵团农场子弟学校任教,改农还林组建这所新学时,从基层林业站职工子弟学校调至连家砭林场职工子弟学校。孟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勤奋,学校的一切活动,事无巨细他都亲自参与,带头参加建校老动,亲自上课,亲自动手做教具,他为人随合,朴素无华,平常不修边幅,不知道的人从外观上很难判断出他的真实身份。
教导主任孔永祥,是随后从大山门林场职工子弟学校调过来的一位青年才俊,毕业于当时庆阳师专(今天的陇东学院),算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真正的科班出身,他学识出重,思维敏捷,博学多识,是青年教师行的良师益友,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曹建华,李晓萍,王亚明,刘发荣,梁文博,赵发宏,素伟,李普鹏,王寿泰,祁湘萍等老师是学校教师队伍中出类拔萃的教育教学骨干和教学教改能手,他(她)们的到来,为学生的教育成长和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
记忆中和我同事的老师还有:张继禹,刘志玉、吴晓玲、余海英、邢春月、贾申安、赵素卿,周阿英,脱美英、宗显伦、马春丽、路凤琴、康玲霞,程忠建、沈明合、顿炜、刘正萍、史翠花,殷学亮等,他们几年,几十年如一日,扎根林区,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和人生芳华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这一片林区的教育事业,有几位老师己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如今,子午岭上绿树成荫,当年的小树已成长为栋梁之材,一届届毕业生从这里走向社会,走向全国各地。
人世间最重要的事业,莫过于树木育人,在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事业进程中,有我和我的同事们洒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心血,子午岭和岭上岭下的人们不能忘记他们,也不应忘记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