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一战秦国,最后死了八万楚卒,都唤不醒楚王。因为楚王的气还没消,他想二战秦国。怀王颁诏伐秦,他自任主将,御驾亲征,任命王叔、景翠为副将,昭鱼为先锋,举全楚之力伐秦。次日,楚怀王便密令昭鱼、景缺快马驰往丹阳,分东西两段,全线扑杀商於谷道。西段为昭鱼,东段为景缺。
为此,秦国也展开部署,张仪分别请使韩,魏和齐国,作为连横计策。秦王做四步安排,一、安排司马错引蜀地五万人马,出江州,拿下黔中郡,剑指郢都。二、安排公子疾赴南郑,盯住汉中,要守住汉界。三、安排公子华和他守住蓝天。四、让殿下守住守住咸阳。其他的让张仪直接安排。张仪到韩国新郑,将另外两个使节并国书分别交付随行的两个使臣,他们一个使魏,一个使齐。张仪承诺韩王,如果韩国同魏国,齐国联合秦国伐楚,方城之内,归韩;方城之东,东至襄陵、项城,归魏;下东国之地,归齐。韩襄王太年轻,不听公孙衍,听从公仲朋和张仪,使猛将暴鸢将兵三万,与秦合兵连横,征伐楚国。公孙衍辞相,前往魏国。而后,魏王拜公孙衍为相,主将为公孙喜(公孙衍的侄子) ,他们只出兵三万,没想战斗。齐国也同意连横,匡章为主将,引兵六万,目标宛城,也只是扎寨,没进攻,他只是想逼迫楚王与齐王讲和。
因楚王御驾亲征,楚卒士气大增,魏章在商於兵力不足,又被楚卒断后路,最后,魏章放弃商於,商於六百里谷道,全部握在了楚人之手,秦人未及运走的大批粮草辎重也都成为楚人的战利品。楚王还不解气,打算直捣咸阳,活抓张仪,找秦惠王问罪,便继续攻击峣关,楚军战胜,峣关失守,秦人士气低落,渐渐败溃,退守至第二道防线。
在以庶长奂为主将、芈戎为副将的三万秦卒抵达韩地宜阳之后,韩王亦令将军暴鸢引领韩军三万从新郑出发。两军会合于楚地鲁关,协力攻打关门。由公孙喜为主将,引领的三万魏卒也以到叶城,齐国匡章为引兵六万,目标宛城。楚怀王决定从汉中郡王叔手中调离庄峤,命他为主将,统领黔中郡的三万并下东国的两万人马,合兵五万驰援方城,力拒三国强敌。由襄陵赶来的一万楚卒,则直接转投叶城,归景缺指挥。目前,楚国以一敌四,还是能力不足。苏秦和公孙衍合谋,为了解决这战事,决定以齐国为突破口,让齐国退兵,那样,魏国和韩国也会退兵。苏秦赶往齐国临淄。不料,张仪也在下一步大棋,他先把冷向引荐给韩襄王,然后让冷向找到景翠,告知匡章先拿下宛城,再打到郢都,逼迫楚王割让宛城,齐国对楚国很有威胁。景翠对他说的深信不疑,这其实是张仪的计谋,景翠调兵给唐蔑,再一起攻打齐军。匡章得到巡防骑卒说的楚军的调兵部署,决定主动战争,在黎明之前,安排人杀入楚营,及至天亮,楚营尽被焚毁,楚军中最能打仗的骁将唐蔑及麾下三万锐卒被齐国的六万锐卒渡过沘水冲垮,几乎全部被歼,连主将唐蔑也死于乱军之中。匡章并未乘胜进攻,反倒传令三军返回沘水东岸。匡章写出战报,次日,齐王令他们退军。唐蔑被杀,黔东南丢失,方城失守,庄峤求救,宛城危急,还有郢都……怀王再也定不住心了,传旨撤军。楚军峣关失守,紧接着,商城、武关亦被攻破,退入北山的魏章残卒趁势杀出,收复於城并淅邑。
这一仗楚怀王不仅未能收复商於,反倒折兵近二十万,丢失黔东郡、汉中郡并方城周边大块辖域,铁都宛城及以北地区让韩人占据,叶城以东约十邑落在魏人手里,唯有引发多米诺骨牌整个倒塌的齐人由于提前撤军而未能参与议和,未能得到任何好处。
感悟:1.同样的错误,不可一犯再犯。楚伐秦,一战失败,已经让六万楚卒丢了生命,但楚王只是觉得他的气一定要出,引兵三十五万,二次伐秦,折兵二十万。原本商於都收复了,应该见好就收,这又白白牺牲了二十万楚卒的性命。对楚国来说,这两场仗,代价是巨大的,将有二十几万的家庭,分崩离析,差点郢都都有危险。职场也一样,相同的错误一再犯,不是故意的就是工作态度问题。
2.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楚和秦国大战,引发多米诺骨牌的是齐军打胜,魏国和韩国相当于捡漏,得利。
3.一根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不易断。楚国虽说是大国,但是最后,秦国联合韩,魏,齐国,四国伐楚,楚国以一敌四,必败。而且,没有做好准备的战斗,意气用事,必败。做事要有规划,不可意气用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