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一个人只要掌握80到90个思维模型,就能够解决90%的问题,而这些模型里面非常重要的只有几个。”
然而,人生如此复杂,世事变化万千,80到90个思维模型如何能解决90%的问题呢?其实,这是因为这些模型可以在不同领域进行迁移运用。
这就是查理·芒格这句话背后隐藏着的深意:想要顺利解决90%的问题,你不仅需要掌握80到90个重要的思维模型,还得学会对它们进行迁移运用,而这就是接下来要讲的迁移思考。
在查理·芒格所有的书和演讲中,他虽然从未提到过“迁移思考”这个词,但他自己正是这样做的。他举过一个例子,说化学中有一个原理,叫自催化反应(反应产物对反应速率有加快作用的反应称为自催化反应)。比如,工业上的发酵过程就是典型的自催化反应过程。然后他说,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自催化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反应速率不断加快,但根据物理学法则,世界上没有永动事物,所以,这种运动只能持续一段时间。当然,我们能从中受益匪浅。因为我们不仅完成了A任务,同时还完成了B任务和C任务。接着,他讲述了这一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借鉴的案例:
迪士尼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完美典范……他们拍摄的电影是有电影版权的。就像制冷技术推动了可口可乐的销售一样,在有录像带以后,迪士尼不需要发明任何东西,只要把拍摄完成的电影拿出来,做成录像带就行。
在这个例子中,查理·芒格向我们展示了他从未提过却运用自如的思维方式——迁移思考。他是怎样做的呢?查理·芒格先是提到了化学中的自催化反应。简单来说,它的本质就是自身的产物可以让自身发展进一步加速,这是非线性的。
然后,查理·芒格将它迁移到了商业领域——用这个化学现象来说明迪士尼的商业模式。迪士尼做的其实就是一件事——拍电影。电影是迪士尼的产物,这个产物除了能给迪士尼带来一定的收入外,还能使迪士尼进一步发展壮大。比如,电影中的卡通形象衍生出了迪士尼乐园,以及各种礼品、衣服和玩具等,增加了迪士尼的收入;同时,这些衍生品也强化了迪士尼的品牌形象,增加了目标客户对迪士尼的喜爱,这样就会有更多人去买录像带(过去),或是愿意为迪士尼的电影付费(现在)。
从化学中的一个现象,想到了商业中的一种模式,进而将其解决方法迁移过去,这就是迁移思考。
除了查理·芒格,数学家G.波利亚也是迁移思考的高手。在《怎样解题》这本书里,波利亚向我们介绍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如何用类比推理解数学题。他说,通过研究或回忆一个真正类似的题目是如何被解决的,也许就能在解答眼前的题目时借用一些重要的思路。而所谓真正类似的题目,说的正是那些本质相似的题。
所以,解答眼前题目的方法是先找到通过抽象与眼前题目“表面不同、本质相似”的题目,通过借用这个题目的解答方法,解决眼前之题。
现在,我们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是迁移思考。 迁移思考就是先找到经过抽象与当前问题“表面不同、本质相似”的问题,通过借用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当前问题的思维方式。 那最适合迁移运用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思维模型和底层逻辑,它们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适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