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喜刚读书会-讲书
讲书 第78期 做好父母其实很简单《父母不该对孩子说的21句话》

讲书 第78期 做好父母其实很简单《父母不该对孩子说的21句话》

作者: 喜刚读书会 | 来源:发表于2017-11-11 13:40 被阅读2次

    喜刚

    读书会

    没有不想教育好孩子的父母,我们如何教育孩子就会避免对孩子的伤害。这本书就是把父母最常见的21种问题列举出来,告诉你如何去做。


    1.

    “那时不生你就好了!”

    “当时生你真实多余!”

    “早知道会是这样的孩子,那时不生他就好了。”

    “喂,你出生干吗啊?因为你我都快疯了!”

    当幼小的孩子出生的时候父母会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中,因在自己的身上诞生了新的生命而产生感激之情。尤其是婴儿和父母相貌相似而产生兴奋感,这种兴奋感必然会随着孩子的成长变得越来越强烈。

    上了幼儿园和小学的时候情况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个时候,孩子想像自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开始有其自身的固执劲和主观性,经常反抗父母的想法,做出与父母的期待相悖的行动。

    这个时候,孩子会从父母幸福的根源,开始慢慢变成叫人头痛的存在。更有甚者,孩子会成为父母的累赘和负担,父母们宁肯认为没有这个孩子会更好。

    并非每一个孩子都聪明又好学习,他们都会有所不足,也拥有出生和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父母往往伤心和生气暂时忘却了这最简单的事情:世界上哪里有不经历问题而成长的人?如果回顾一下自己小时候的往事,不正是如此吗?


    2.

    “你的头那么重,为什么还要顶着呢?”

    “喂,你以为脑瓜只是作为装饰品顶着吗?”

    “你这家伙怎么总是这样?难道满脑瓜里装的都是屎吗?”

    “你也已经是中学三年级了,我小时候到了中三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了!”

    像脑子里装着屎如此难听的话,相信你也绝不是今天第一次听到。

    在我的记忆里,几年前就经常听到过的故事。孩子在做学校补习班作业的时候,在身旁监督的妈妈口中随意批评着。

    从孩子的世界去理解听到这句话:无论是学习还是游戏,在日常的所有事当中,他就是一个没有想法、没有概念,脑子里却装着“屎”的,愚蠢的,什么都不行的孩子。

    3.

    “在家里待着,干吗还穿着校服?”

    “大早上为什么拉着窗帘开着灯啊?”

    “边听音乐边学习,能学的进去吗?”

    “难道别人家的孩子是因为家里没有书房,才去图书馆的吗?”

    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个事实:孩子们的学习习惯各有不同。父母确坚信自己以前那种学习习惯是唯一正确的,特别是自己小时候学习好的父母

    让孩子无条件的遵从自己以前的学习方式方法是绝对不可取的。

    与其他的习惯一样,学习习惯也是经过一定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己固有的特色。

    当然一开始就帮助孩子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觉得孩子的学习习惯并非完全不好,我们不需要强迫孩子改变习惯,使其变为父母所想的那种模样。

    引导孩子,让他向着自己认为是值得的方向改变、开发和开拓,是我们更希望看到的。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个性,以及自己特有的风格思考问题和行动。

    孩子感到累和无法承受的是:父母无法容忍孩子有自己的方式,思考和行动。而仅仅禁止这一方面,孩子就不会成长。


    4.

    “如果我不说的话,你是不是打算看电视看到天亮?”

    “真是的,怎么只有我让你学习的时候才学啊!”

    “学习是为了别人才学的吗?难道不是为了你自己?”

    “总说让你学习,我都觉得累。”

    认真的想想,在不同时间地点,面对不同的事情,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需要安静。

    与之相反,让孩子们在需要吵闹的时候尽量吵闹也是非常重要的。

    激发孩子的吵闹与容纳他们的吵闹,其实是教育上所希望的。孩子们在吵闹的过程中,彼此之间能够形成更加相互理解、更加宽阔的共感带,从而提高孩子们的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吵闹的过程消除紧张和疲劳,能够想起曾经来不及想到的事情,优点还是蛮多的吧。

    (编者注:这里提到的吵闹是指孩子之间的争吵,嬉戏。在公共场合,作为父母有责任指导孩子在公共场合中的行为,避免影响到他人。)

    5.

    “你进屋都过了多长时间了,还是那样坐着?”

    “真是无可救药的家伙,难道坐在桌子前就算学习吗?”

    “你必须要集中注意力啊。”

    “就你那样的,还学什么学啊?你就打算那么抠着鼻子活一辈子?”

    “笔怎么用的那么快?难道是每天拿出笔芯看。”

    科学的调查研究发现,孩子是回到房间20多分钟后才开始学习的

    虽然休整的时间有点长,但孩子总算是开始集中精力学习了。精明的妈妈“偷偷的”从门缝检查时,会在孩子进屋20分钟后。妈妈再忍耐几分钟的话,将惊喜的看到孩子高高兴兴地学习着。只要再多一点忍耐,所有的事情就会变得顺畅。

    妈妈应该也知道,鸟儿如果想要飞上天空还需要扑腾,扑腾的试着展翅。

    6.

    “你怎么那么啰嗦啊!赶紧说重点。”

    “不要一个劲儿地磨蹭,赶紧说,妈妈现在好忙?”

    “你总是一个劲儿地磨蹭,把大好的时光都浪费了。”

    “真是的,吞吞吐吐什么啊?为什么总这样?就是因为你总是那么吞吞吐吐,所以别人才看扁你啊。”

    无论是说什么话,或者是做什么事儿,一定程度的修正是非常必要的。并不是孩子休整的时间太长,而是我们愿意给孩子坚持和等待的时间太短。

    在父母以成年人的角度和标准,认为自己耐心等待了足够多的时间。但是,在孩子立场上看,那绝对不是一个漫长的等待。

    同样,在上课的时候也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们总是在期待着,当他给学生们提出问题后,学生们能够像弹簧弹出来似的马上回答。孩子们整理想法稍微慢一点点,老师就会变得不能忍受而大发雷霆,直接把回答的机会指派给其他人,这样的老师绝对不是好老师。

    衷心希望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不要因孩子稍微磨蹭、结巴、反应慢了一些,从而大骂孩子,我们需要的是耐心地等待孩子。

    对孩子来说最富有的就是时间,我们最奢求的就是给孩子多一些陪伴,那就等一下吧。

    7.

    “你以后也生一个像你这样的孩子看看。”

    “我们同归于尽算了。”

    “你妈已经死了,今后不要在叫我妈。”

    “在户口上把你删掉算了。”

    这一条是给每个善良的妈妈们的。

    请记住妈妈的心情决定了全家的气氛,好的家庭氛围才能养育好的孩子,为了孩子请不要这样说。

    8.

    “不是跟你说过不要好高骛远吗?”

    “你们家里哪有上过说得过去的大学的人啊?”

    “怪不得人们都说随根儿,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

    “你那么做一百遍也没用,猴年马月能看到你做到这件事。”

    hi,成年人,每天你不是总告诉自己要是带着理想和梦想,随时接受挑战吗?

    对于孩子来说,梦想是他们人生的活力素,他们总是相信自己无限的可能性。虽然今天稍微感到累和艰难,但是他们向着自己的目标,用着自己的方式专心致志,不是吗?

    那么,既然成年人都要告诉自己抱有理想和梦想,为什么却要打碎孩子们的理想和梦想?还要残忍的对他们说:“就你这样子还能做什么?”,“别做自己自己的白日梦了”,“你就是随xxx的根儿,你就是个笨蛋。”。

    你真的忍心,就这样把在发育的萌芽咔嚓咔嚓的剪断?

    你不会的。

    9.

    “你这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

    “你为什么总是干那些愚蠢的事儿?”

    “你真的是一个无法了解的孩子。”

    “你是从哪儿学的那种道理呀?”

    原本对孩子的放弃和绝望,竟然演变成了对自己的绝望和放弃。

    那是在我们的社会里的传统价值观中,子女一直肩负着父母的希望和梦想,是他们最本能的幸福的根源。传统并不代表正确,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梦想,我们要学会尊重每个孩子的梦想。

    如此将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结果反而会变成与之相反的情况。

    10.

    “你看人家谁谁谁。”

    “据说,他已经学完初三的课程了。”

    “据说,那个孩子去参加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据说,邻居家的那个孩子跆拳道打得很好。”

    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就必须比其他孩子更快,更靠前、更多、更高、更强、更大、更多的成就呢?

    然而,父母却忘记了对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和其他孩子做对比,并不能够让你的孩子开心和快乐啊。

    11.

    “不要埋怨环境,都在于自己努不努力。”

    “以前那么多人在比你现在更艰难的情况下,也都那么顺利的考上了大学。”

    “这个疯子臭小子说什么逆境顺境之类的话。”

    “即使没有父母的孩子也比你强。”

    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而说出的具有贪念的一句话;是因为太爱自己的孩子为了强化孩子的动机说出去的话;为了让他做得更好的就鞭笞目的而说的。

    然而就是为了这些目的,通过告诉自己的孩子,他不如其他的孩子,无视孩子的自尊,甚至孩子与世辞别,那时无论多么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12.

    “妈妈我可从来没去过补习班,就连跟前都没去过。”

    “你以为爷爷奶奶们给爸爸妈妈做了什么?”

    “妈妈小时候不吃不穿那些也照样学得好。”

    “你哥哥可是没花什么钱长大的。”

    不要与从前进行比较。

    不要按那种从前你小时候在艰苦的逆境中都做得那么好,现在的孩子在这么好的条件里,为什么还不能那样的方式与从前进行比较。

    对于孩子自身。同样不能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因为从前都是过去的事儿。

    13.

    “你不要再和那个孩子混了。”

    “你再带那个孩子回家试试,我绝对不会饶恕你。”

    “所以说群分类聚啊,你可绝对不能被那些孩子带坏,知道吗?”

    “你如果总是跟那些孩子写短信,跟他们一起瞎混,就把你手机给没收。”

    孩子们最讨厌的就是这些话,而且对父母感到非常失望。

    孩子对此进行反抗,没准儿产生幼稚的想法也难说。例如:孩子会想:“呵,真是的,真是太可耻了,即使我做兼职也会用自己的钱买手机的好啊,就没收这个破手机算了。” 这么说着将手机扔给你的话,你将怎么办呢?

    我们应当理解,孩子们最担心的是与世隔绝和被朋友们孤立。

    14.

    “千万不要东张西望,赶紧过来!”

    “你东张西望什么啊?哪有那么好看?”

    “妈妈说什么了?让你径直来的吧,干嘛瞎路过那里?难道那里开着门,恭候着你,真是个疯子。”

    “所以妈妈不是让你呆在家好好看书嘛,为什么?总跟着妈妈还让妈妈担心,真是个冤家。”

    懂事是什么意思?翻开词典看的话,懂事指的是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想辨别是非,首先需要有对事理的各种各样的认识。

    并且,想对事理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需要有对各种各样事理的体验,就是指从小开始通过五官被各种事件,各种事物各种现象的体验,觉得孩子们东张西望更好的原因就在于此。

    成人后,我们经常说不要东张西望,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对不是自己的妻子,或者自己的丈夫的其他女子或男子有心就称是东张西望。然而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小时候东张西望的人,长大以后是绝对不会东张西望。

    15.

    “不要胡思乱想,好好做作业!”

    “瞎想问题,就是你的问题。”

    “真想看看你脑袋里都装着什么?你到底成天都想着什么?”

    “喂,你就按我吩咐的做就得了,别瞎想。”

    像剥蒜、削苹果这种简单的小事都是没用的吗?教孩子做这样的事,难道真的全是没用的吗?孩子们在那种事情上花费时间是浪费吗?

    小蝌蚪过多长时间变成小青蛙,将蒜放进微波炉稍微加热一会儿,会使蒜变得更容易拨的事情,像这种事情真的都是没用的吗?

    如果认为那些是都属于杂念和没用的事儿,而让孩子远离那些事情,会不会导致孩子们的世界断绝或隔离呢?孩子们在那种小事上真的是一点点都没有能学到的东西吗?

    16.

    “你这次如果错了五道以上的话,每多错一道题就得被多打一次。”

    “你们班里比你做得好的一共有几名?”

    “怎么比起对的,错误的反而更多呢?”

    “全放弃得了,那么学,还不如不上学,不上什么补习班了。”

    整天盘问到底错了几道题的父母,真是很讨厌!难道就不能问问考试难不难啊?你复习的题出现在问卷上的多吗?

    对了,你感到哪些问题呢?啊,数学和科学没意思吗?为什么没意思之类的问题吗?

    孩子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独自喃喃细语地想着。自然会对学习产生厌烦。

    17.

    “看看谁谁谁就因为踢球踢得好,所以只靠踢球就赚了非常多的钱,你擅长的到底是什么?”

    “干脆放弃学习啊什么的,你好好想想自己能做好的一项事,不管是什么。”

    “你这个家伙到底是干什么的?就那样瞎耗着,对你来说最擅长的就是跟坏小子们一起乱窜。”

    “你是个疯子,你擅长的也就是做错事这一点。”

    我们不能光向孩子们盘问结果,要把意义更多地放在过程中,把关心放在过程上,在如此这般的过程中会得到预想之外的好的结果相类似,你看看那谁谁谁谁怎么样的话,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急躁乃至产生愤怒,产生自我贬低的心理,变成疙瘩积累在心中。

    18.

    “为你这个大傻瓜,你这个孩子怎么能就这么不开窍呢?”

    “你这个家伙难道你就不知道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古话吗?你这是发什么疯?非要自讨苦吃啊?”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那样能行吗?真是个死心眼儿,这到底这是像谁呀?”

    煮个面还那么磨蹭什么?你哪怕是煮面的时候脑瓜也不转吗?你这个傻子在那站着留心看什么呢?

    对于那些没有人会问,也没有人会关心,只要拿出好的结果就行,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只要结果好的话,不管过程怎么样都可以吗?

    真的可以,因为犯错也是学习。我们不能剥夺孩子学习的各种机会。

    19.

    “你是谁的孩子呀,肯定能得第一名。”

    “爸爸妈妈都是名牌大学出身,根本没有道理。”

    “妈妈相信你,因为你一直很优秀,希望这次你也不会让我失望。”

    “你跟那些孩子不同,你不是一个不知道失误的孩子吗?不要担心,你肯定能够做到的。”

    过分的刁难,极度否定性的预言和判断,接近于诅咒的绝望和放弃的话,给孩子们带去无法治愈的伤疤。

    过分的期待、过分的依赖、过分的激励和爱,也会让孩子们感到很难承担。这些,有时也会变成难以治愈的伤疤成为疙瘩,让孩子们身心都患上病。特别是超过孩子们能力的过度期待。或像顺口溜似的听起来夸大的称赞和激励,对孩子们有可能会像毒瘾一样。

    有时比起在谁是谁的儿子和女儿之前,孩子们首先更希望做一个自我独立的个体,父母们绝对不能错过那种机会,应当能够给予当时相称的帮助。

    20.

    “我真的是为了孩子,只要是为孩子好的,哪有不错的呢?”

    “妈妈什么没给你做?没有给你做饭,还是没有给你买衣服,或是没有送你到补习班,你在哪儿感叹身世呢?”

    “你难道就没听到别人说过吗?这世上也有撇下自己的孩子的父母,你们知道吗?我是怎么养活你们的?天地良心啊。”

    “你们可没有埋怨父母的资格,因为爸爸妈妈一直以来总是让你们穿的最好,让你们吃的最好。”

    孩子在心里暗自下了决心,从现在开始不再向父母回嘴。一方面觉得自己确实做的不对,但另一方面又觉得父母可恶。

    孩子不喜欢父母动不动就说我哪里有没有没给你做的。如果我是你,肯定会懊悔不已,我只为了你活着,只要你好就行,那样的话父母不管怎么样都行,这样的话与其说不喜欢,还不如说是孩子们感到了负担,为什么父母要那样放弃自己的人生,为我豁出命呢?

    父母也要过自己的人生,不是吗?为什么总是要拿着那些大动声色,将原本好好的生活搞乱套呢?人不都是那样吗?本来心存感激,但当帮助你的人,自觉不自觉地被要求被感谢的话,就变得一点都不知道感情,甚至讨厌,不是吗?

    21.

    “你没有错都怪爸爸妈妈没有给你做好陪衬,也没有错。”

    “如果碰到了好的父母,你肯定比现在好,你怎么就那么没有父母的福分啊?”

    “不怪你爸爸,如果当时爸爸能再坚持一点的话,就不会变成这样子了。”

    “这哪是你的错,都是我的错。”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的,难道我们的父母真的有那么多的罪吗?为了孩子那样献身,难道还要在孩子的错误上背黑锅,承担所有的责任吗?为什么我们偏要给孩子移植那样的想法呢?

    结语

    举了21个例子讲给大家,父母更多是好心办坏事,内心并非要对孩子怎么样。我们都认真的希望用自己的方法真实的帮助我们的孩子,然而错误的方法却伤害了我们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讲书 第78期 做好父母其实很简单《父母不该对孩子说的21句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zoe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