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清明至”,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在很多地方都有在当天扫墓、踏青、插柳等缅怀先人的习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732870/e6491ba62c4a0ce0.jpg)
唐代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描绘的是一幅清明节细雨纷纷,路上行人都魂不守舍的景象。
而广州这几天却是一幅“清明时节热烘烘,路上行人急匆匆”的景象。广州今天的温度最高居然达到了30度,好吧,广州仔短袖子都穿起来吧。
今天到公司,有个同事说“今天的太阳真是亮瞎了我的眼”,但是太阳再大也是晒不走我们内心的对清明的感慨呀。
在清明这样的节日,总会冷不丁的让我们牵动几许思念、几许哀愁,我们会不由自主的想起很多人和那些发生久到快要忘记的事。有人说,清明节就是中国的感恩节。在这个节日里,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去缅怀我们的先人,去追溯我们的"根",去感恩那些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走一遭的祖辈们。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三个故事:
壹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90岁高龄的新疆老人赵宝学坐着轮椅去给父母扫墓,“我今年九十岁啦,岁月不饶人,也不知道还能再来几次,来一次少一次了”,老人伸手摸了摸墓碑,低声说:“爸妈,儿子来看你们了”。
贰
之前有个老人,家里的儿子不肯给赡养费,老人把儿子告上了法庭,后来老人胜诉,儿子为了泄恨,把赡养费换成了一块一块的硬币,装在麻袋里,给了老人,老人看着麻袋里的赡养费,泪如雨下。
叁
13岁的少年因不服母亲杨母的管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在家中用菜刀将母亲砍杀身亡。事后,被警察带走时,警察问少年:“你妈妈死了,你知道吗?”少年答:“我知道。”然后平静的上了车,甚至没有掉一滴眼泪。
到底是什么因,让这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种出了不同的果。人性的变化,是悄无声息的,是漫长的,人心的变化是一念之间的。
“百善孝为先”,这是古人留下的名言,可是现在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整天忙着干这,忙着干那,唯独没有时间去孝敬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去教育孩子,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爱人,去发现自己早已被尘埃覆盖的内心。
清明清明,清白明了做人。 这世间,太多的诱惑,让我们的内心躁动,太多的套路,让我们防不胜防。如果你太过于执着、拿不起、放不下,内心彷徨、浮躁,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和动力,不妨清明节去扫墓吧。那里,有可能找到让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的答案。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只求问心无愧。
今天是清明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了,又到了大家在心里呐喊“时间你慢点吧”的时候了。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别等,去爱人,去孝敬父母吧。别让爱成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