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够幸运的话,至少会有一本书给你豁然开朗的感觉,就像是武侠小说中打通任督二脉一个样。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我初中读的《李宗吾与厚黑学》。
李宗吾本名并不叫这个名字,本名叫世铨后来改叫世楷。按照其友张默生在《宗吾家世》一文的说法:他也嫌父亲为他命的名不好,便自己改名世楷,字宗儒,这是表示信从孔子的意思。到二十五岁,思想大变,对于儒教颇不满意。心想与其宗孔子,不如宗法自己,就改名为宗吾。他常说:“这宗吾二字,是我思想独立的旗帜。”
我买的版本是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8月第二版10月第五次印刷。这个版本我认为是比较好的。不管是封面设计的美观,手感,以及纸张和印刷质量都是上佳,比较可惜的是不是精装版,我于2005年买的,现在已经有些破损。本书优势有三,一个是内容全,李宗吾的作品绝大多数已经包括在内,缺失的是;二是由于李宗吾生活年代的问题,他的文章有些是文言文。这本书翻译成白话文,虽然文言文仔细点放慢点,也不是成多大问题。但毕竟不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没有那种顺畅淋漓的感觉。三是书本的后面有李宗吾的朋友写的关于李本人和他家族的一些文章。这样读者对于李宗吾其人其事有更多的了解,对于理解他的文章也会有不小的促进作用。虽然有钱钟书的只要蛋好吃,又何必关心下蛋的鸡在前,但读者的心理是爱屋及乌,爱上文章,就会对写出这样文章的作者是怎么样的人,怎么会写,怎样写等等问题产生好奇心。本书后面附录的文章就很好地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
书的前面是林语堂、柏阳、南环瑾对李宗吾感想的文章,书扯出这三位有名的人,无疑是想让这三位为李宗吾站台,相当于现今的书封上都印有某某好几位有名的人强烈联合推荐的效果是一样的。读者不必太当回事。
书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厚黑学》,第二部《厚黑原理》,第三部《厚黑丛话》,第四部《我对圣人的怀疑》,第五部《中国学术的趋势》,第六部《李宗吾家世及其它》。可以发现六个部分中钱三部分都是有关于厚黑学的,而厚黑学也是本书的主要内容,加之厚黑学也是人们熟悉李宗吾的代表作,故而书名为《李宗吾与厚黑学》。
书的第一部分是《厚黑学》。
李宗吾是以独尊的笔名发表的。厚黑学是李宗吾最为著名的文章,绝大都数的读者提起李宗吾,大概都会说:哦,是那个写厚黑学的人。所谓厚黑,脸厚心黑也。脸厚,也就是脸皮厚,不要脸,没有羞耻;心黑,就是心肠狠毒,不择手段。李宗吾以楚汉、三国人物来作为例证。刘邦、刘备是脸皮厚的典型代表,曹操则是心黑的代表人物,司马懿两则皆有。而范曾则是作为心黑脸皮薄导致失败的反例。甚至李宗吾还以自己的两个好友来作为例子。这样既有历史史实,又有现实生活的具体,说服力自然是很强的。李宗吾在这部分的《结论》说:“不妨告诉读者一个秘诀:凡是行使厚黑的时候,表面上,一定要糊一层仁义道德,不能把它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王莽的失败,就由于露出了厚黑的缘故。”
厚黑学还附有求官做官的六字真言。
办事儿二妙法。一锯箭法。其实就是把事情解决一部分,然后推给其他人,简单点说就是踢皮球、扯皮。二补锅法。其实就是把事情先搞大,再解决得到的利益就更大了。比如有的官兵不去剿匪,任其壮大,再剿匪,最后功劳也就大大的。简单点说就是先养肥再杀,但也不会杀光,留着再养肥。
第二部《厚黑原理》。
李宗吾抓到了儒家“仁”的漏洞。宋儒的学说有一个重要的依据是孟子的:“乍见孺子将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句话引申出来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也就是说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但宋儒却忘了上文恻隐之心前面还有两个字:怵惕。既由于漏了这两个字,宋儒对人性持乐观、性善论,使整个的儒学脱离了实际的情况,进入盲目的乐观。实际上怵惕即恐惧心才是人的第一反应,这是人的自然反应也是人性的固有的弱点。而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宋儒忽略了这两个字,导致后面的论据失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自然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不得不说,李宗吾读书仔细。
第五部《中国学术趋势》。
如果说厚黑学是李宗吾游戏之作,虽然读者颇为认同,但也不少是认为游戏之作,上不得台面,李宗吾的才能是有疑问的。那么学术趋势则是对这种看法的最有力的反驳。他对老子是极为推崇的,认为老子是春秋百家的源头或是集百家之长或总纲 。对儒家则是不感冒,尤其是对儒家的道统公案。所谓道统是佛家禅学兴盛,禅宗有衣钵传承这个概念,宋代儒生为了对抗佛家,从而生造出属于儒家“衣钵”的“道统”概念。之后这个来历不明的道统成为儒家党同伐异,占据学术高地的绝好工具。
第五部《我对圣人的怀疑》。
这是一篇让我醍醐灌醒的文章。因为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儒家自从孔子成为圣人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圣人?孟子也仅仅是亚圣而已。要知道儒家从汉武帝起就一直是主流意识形态,不要说读书人整天读圣贤书,就连目不识丁的乡下人也是执行儒家圣人们的道德准则的。而且自春秋儒家的诞生到现在也有个两千多年了。这么多的人,这么长的时间,竟然没有再出现一个圣人?就算圣人难出,概率低,可这也太不符逻辑了。在这篇文章中,李宗吾也提出类似于我的问题,实际是李宗吾的父亲向他提出来的问题:问什么儒家所提出的圣人,除了孔子是一家学派的的创始人以外,其他的圣人如尧舜禹都是帝王呢?
李宗吾给出的答案是这是学派与权力的勾结,学派借助权力对其它学派进行党同伐异。
第六部《李宗吾家世及其它》。
看下来,李宗吾父亲对他的思想影响是巨大的。虽然李宗吾的父亲只是个务农的,读书一生中也仅仅是只读三本书,从未留下批注之类的文字。但李宗吾的父亲读书却是比一般的书呆子高明多了,他能够注意到书中的细节,跳出书的思维范围,对书提出质疑,提出问题问李宗吾。李宗吾反应是猝不及防,之后他也对父亲的问题有了留意。第四部《我对圣人的怀疑》以及第三部的一些文章可以说是由于李宗吾父亲向李宗吾提出的的问题,而李宗吾在多年以后给出的答卷。
书中柏杨还提到一件有趣的事情,李宗吾的《厚黑学》出来以后,一个高官斥责其败坏道德风气,写了本书《薄白学》来跟李宗吾的《厚黑学》打擂台。不久,这位高官因贪污受贿等不法之事被处死刑。真是有趣。书与作家的关系,就好象电影与演员的关系,二者不是正相关也不是负相关的,有的作家书里是阳春白雪,现实是龌龊鼠辈;有的作家书里是种种惊世骇俗,现实则是老老实实上街买菜。切不可以,认为电影中演好人的演员现实生活中也是个好人,演坏人的就是个坏人,作家同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