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29
《金融的逻辑2 通往自由之路》
第6章 21世纪的资本为何不同——评《21世纪资本论》
1、财富分配、收入分配和消费分配
对人类来说,财富分配、收入分配本身不是问题的关键,更关键的是消费分配,因为不管是经济学理论还是现实中,每个人的幸福在于消费,而不是货币收入和财富本身,如果消费分配不很极端而是比较平衡,那么即使财富分配过度集中,也不会那么糟糕,一个人不会因为他是亿万富翁就吃100顿饭、穿100件衣服,通过2008年金融危机看,相对于危机前,美国富人和穷人的消费都因危机冲击而下降,但富人的下降幅度更大。
所以,固然应该关注并重视财富差距、收入差距,但更为重要的是消费差距,后者的失控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政治稳定。
在游牧原始社会时期,因为没有剩余就无财富分配可言,人口稀少,土地、资源到处都是,也无所谓属于谁的私有财富,所以,只要劳动收入,没有资产性收入,也因为没有货币、没有市场交换,收入以猎物和果实的形式呈现,所以收入基本等于消费,收入分配结构就是消费分配结构。
到了农业社会,多数时期生产是为自给自足,货币化交易占比很少,虽然财富分配、收入分配和消费分配开始分离,但三者之差不是特别离谱,可是,随着货币化、市场化的深化,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改革大大加快了货币化和金融化发展:
第一,资本的崛起使有产者和无产者之间、不同有产者间在劳动收入之外的收入出现分离,因而财富分配和收入分配不再同步;
第二,天灾人祸短期会冲击收入分配,但会更加广泛、深入地打击财富分配结构,剧烈改变二者的相对关系;
第三,各类保险、退休养老基金及其他投资基金等金融产品的丰富发展,加上政府保证体系的建立,收入因祸端波动起伏,但消费却能保持平稳,保险的好处就在于把消费和疾病风险隔离开来,将消费分配和收入分配隔离,财富与收入可能会越来越往少数人手里集中,但消费分配照样能保持稳定,甚至变得更加平等。
通过对19世纪后期中国、西欧国家和日本的对比,中国发生了更多动乱,因为中国的福利,除了宗族血缘网络里的互助救济外,民间救济有限,缺失政府福利,因此收入差距更容易变成消费差距,进而激发社会动荡。
而国与国之间,通过比较看,有些国家现富起来也能让穷国得到好处,从1913年之前看,富国人均收入是穷国的10多倍,给中国、印度等造成了巨大的发展压力,并为后者提供了许多可以模仿引进的成熟技术,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一定程度上成全了“金砖四国”,所以,只要消费差距不失控,且低收入人群能有体面生活,其他差距就不一定是坏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