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是为了回复小伙伴的疑问,关于美国二战时期那挺M1919A6轻机枪到底有多烂。
但讲道理,M1919A6确实算不上是什么好枪,但这个锅与其让它背还不如让美国陆军军械司去背。因为M1919A6只是一挺二战时用来应急的“通用机枪”。
先这么说,M1919A6的前身是M1919A4。而M1919A4又是M1917去掉水套,改进三脚架之后的轻量化版本。然而这种全重二十多公斤、还需要三脚架的中型机枪并不能跟随步兵排作战,而是普遍发到连一级作为支援火力。
问题来了,班排一级的自动火力怎么办?靠M1加兰德?确实,这种半自动步枪让极大的提升了美军步兵班的火力。然而光是半自动还不行,压制的活还是得靠自动武器。但美军到二战时期有正儿八经方便单兵携带的机枪不?BAR?不能算,因为BAR是自动步枪,它虽然可以全自动,但20发的下置弹匣火力持续性差不说,还不方便副射手换弹、枪管也容易过热,也没有快速换枪管的设计,这让它干不了机枪那种需要长时间压制的活。只能说BAR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军班组自动火力的空缺。
(装个两脚架就当自己是轻机枪?不存在的)
话说回来,别看美军现在牛逼哄哄。但在二战之前的美军装备,尤其是陆军装备真的很一般。毕竟坚持了那么多年的孤立主义,在一战也就是打了个酱油的美军对新式战争的理解很有限。所以等二战正开打了才发现轻机枪的问题。
前边说了,M1919A4连三脚架有二十多公斤,单兵没法快速携行。尤其美军当年看到德国人的MG34/42通机之后馋的不行,但战时想研发一款合适的机枪没那么容易。虽然他们也尝试逆向仿制MG42,结果还是以失败告终。而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给M1919A4减重。
(山寨MG42的美国T24机枪)
M1919A4加上两脚架(但也能接驳三脚架),按上便于抵肩的枪托,方便腰射和提行的提把,并给枪管减重,最终瘦身到14.7公斤(不含弹),勉强能让单兵携带的“通用”机枪就套了个M1919A6的名头问世了。
但M1919A6依旧比MG42这种11.6公斤“真”通机重的多,而且方头方脑的机匣携行起来也硌得慌,减重后的枪管壁更薄,过热导致弹道散布没法看的问题依旧存在(毕竟M1917原本设计为水冷),因此射速也只能控制在400-500发/分,火力压制效果堪忧
所以说,M1919A6只能算是个应急产物,并不适应二战乃至后期的作战场景,烂是应该的。我甚至认为M1919A6这货还不如马润在太平洋岛上拆飞机上那挺AN/M2,然后自己动手改出来的Sting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