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的同时,宁波银行的外汇违规始终如影随形。
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发布5张银行体系相关罚单,处罚对象又包括宁波银行、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和2个自然人。罚单显示:9月8日,宁波银行因为存在违反规定办理结汇、售汇业务;违反外汇账户管理规定;未对交易单证的真实性及其与外汇收支的一致性进行合理审查等6项外汇业务违规,被罚款670万元,并没收违法所得183.02万元,合计罚没853万。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5张罚单当中,宁波银行的处罚金额最多。然而这并非宁波银行首次因外汇业务违规被罚。2021年宁波银行就因违反规定办理经常项目外汇业务、违反规定办理资本项目资金收付,被国家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责令改正,给予罚款10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04.85万元的行政处罚。
耐人寻味的是,宁波银行的现任董事会秘书俞罡就曾任职外汇管理局宁波市分局资本项目管理处副处长多年。而外汇管理局宁波分局资本管理处的职能就包括对辖区内资本项目交易、跨境收支、资金使用及外汇账户的管理、外债、跨境担保、对外债权等的管理及相关统计监测。
另外,俞罡在绍兴人行也有多年的任职经验,可见对银行监管的经验较为丰厚,2017年就被宁波银行高薪聘请为董秘,如今年薪高达251万元。
依托于吞吐量高达10亿吨的对外贸易口岸——宁波港,宁波银行坐拥得天独厚的金融优势,不过由于90%客群是小微和民营企业,管理难度较高,虚假、欺骗性交易和非法套利等外汇违规操作的发生,也成了宁波银行跨境金融业务的“硬伤”,即便请来“高人”俞罡,依然没能阻止隐患频发。
除此之外,上个月宁波银行公布的半年报显示,该行上半年业绩基本面表现优异,营收净利和资产规模都增长较快,但喜人成绩的背后,财报内部分指标的变动,也暗藏着宁波银行的发展隐忧和扩张风险,值得宁波银行警惕。
内生性增长压力显现,短期资金持续紧张
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依次为321.44亿元、129.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29%、14.9%。营收净利规模,在A股上市城商行中已仅次于江苏银行和北京银行。
近年来,宁波银行的经营业绩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甚至一度威胁北京银行的地位。业绩的高增长,自然离不开资产规模的扩张。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的总资产26002.6亿元,同比上涨16.1%。庞大规模之下,核心一级资本充足水平的不充裕,为宁波银行的内生性增长埋下隐患。
截至今年6月末,宁波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76%,相比上年末增加了0.01个百分点,同比则下降了0.11个百分点。作为系统重要性银行,宁波银行的核充率最低要求是7.75%,考虑到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该行仅比最低要求高出2.1%的核充率是有些偏低的。2018年至今,宁波银行的核充率始终在9%-10%区间徘徊,始终不高的核充率,加上65%的收入依赖息差,反映出宁波银行内生性增长动能依然有所受限。
以2019年为节点,宁波银行今年6月末的资产总额相比2019年末的资产总额,增加了98.23%,可以说是飞速扩张。但在这4年半的时间里,宁波银行2020年定增了80亿元,相当于2019年核心一级资本净额的 9.39%;2021年配股了118.94亿元,相当于2020年核心一级资本净额的11.52%。如果扣除再融资的影响,可以发现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年化增速并不如财报展出的高,该行的高速扩张很大一部分都依赖于再融资,而自身的内生性增长一直是宁波银行要面临的一个问题。
阻碍内生性增长的一大因素,是宁波银行居高难下的管理费用率。今年上半年,宁波银行的业务及管理费为111.95亿元,同比上涨了12%,略高于营收增速。计算可得宁波银行的管理费用率高达34.83%,在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里都算很高的,同为城商行的江苏银行上半年的管理费用率是20.91%,北京银行是24.89%,上海银行是22%,南京银行是27.53%,杭州银行是24.71%,都比宁波银行低。反观宁波银行,2018年-2022年的管理费用率依次为34.44%、34.31%、37.97%、36.95%、37.29%,没有低于30%过。管理费用的居高不下,抑制了内生性增长的势头。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资产规模增长迅猛,但宁波银行的短期资金是并不充沛的。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同业拆出和买入返售,以及同业拆入和卖出回购四项数据,可以计算出上半年宁波银行的短期流动性缺口为-7.78%,2018年-2022年,该行的短期流动性缺口依次为-7.19%、-6.39%、-6.26%、-6.5%、-7.96%,远高于绝大部分A股城商行。意味着宁波银行近几年的资金面一直处于较为紧张的状态,需要持续借入短期资金。
个人贷款增12.71%,不良风险逐渐显露
宁波银行赖以成名的零售业务,在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质量与合规的考验。截至6月末,宁波银行的贷款及垫款总额为11686.6亿元,增速11.73%;其中,个人贷款的总额已经达到4409.65亿元,增速12.71%,较企业贷款增长幅度更大。但同样的,个人不良贷款也增长很快。
截至6月末,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88.5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了12.9%;不良贷款率为0.76%,相比上年末上升了0.01个百分点。按客户性质来看,报告期末个人不良贷款额为65.41亿元,相比去年末增长了20.44%。个人不良贷款的增速,显著高于个人贷款的增速,个人贷款的不良率也高达1.48%,远高于整体不良率。时间回溯到2021年末和2022年末,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节点宁波银行的个人不良贷款分别是41.23亿元、54.31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78.02%、31.72%,个人不良贷款率则分别为1.24%、1.39%。而今年刚刚过半,该行的个人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就已经超过了20%,到了年底,该行个人贷款的不良余额和不良率数据又将如何变化呢?
宁波银行个人贷款的不良风险,除了财报,也体现在近两年与个人贷款相关业务的罚单、违约纠纷里。
个人消费贷是宁波银行零售贷款业务的一大支柱,旗下产品有白领通、宁来花等。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的个人消费贷余额已达到2681.37亿元,在总贷款中占比22.94%,仅次于公司贷款。2014年末,该行的个人消费贷余额为667亿元,短短八年半,规模增速高达302%。
其中,宁波银行个人消费贷的核心产品“白领通”,自2006年正式推行以来,白领通就频繁出现违约纠纷。在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白领通”关键词,可以检索到8239篇文书,基本是白领通业务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宁波银行为了追求业务规模增长,对个人资质的准入标准较为宽松。
宁波银行旗下另一款个人消费贷产品“宁来花”,年化利率在7.2%-24%(单利)区间,算是贴着24%的利率上限,但今年6月,宁波银行的官方账号“宁波银行宁来花”在抖音直播卖贷款,还推出了新用户贷款低至3.6%利率的活动。由于7月监管部门向部分银行下达了相关通知,从8月初,宁波银行也暂时再未直播过。
在监管方面,今年1月,宁波银行因6项业务违规,收到了一张220万元罚单,其中有两项违规事实,都与互联网贷款业务有关,不过近几年宁波银行一直没有披露过互联网贷款业务的规模存量与增量,外人也无法获悉互联网贷款业务在个人消费贷中的占比。
不管是互联网贷款业务的违规事实,还是消费贷的高利率、直播卖产品、大量违约纠纷,都反映出宁波银行个人贷款发展存在一定的“重量轻质”倾向,这对于以零售业务为特色和优势的宁波银行来说,无疑是个“暗雷”。
作为城商行中的“市值之王”,宁波银行被投资者们寄予厚望,但狂奔背后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投资者或许一直未能得到一个切实的回答。
网友评论